书城经济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0348500000009

第9章 湘军大计(4)

奕的马蹄袖里除奏折外还有两封书信,一封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信函,一封是江苏巡抚薛焕的信函。赫德在信函中提道,只要大清帝国在各个通商口岸征收鸦片税,每年可增收数十万两白银,用这笔钱来购买战舰绰绰有余。赫德在信中还详细罗列了采购清单:轮船、鸟枪、火箭、大刀、水手和兵丁,三个月开销总计至少110万两白银。[22]

赫德的清单极其详尽,奕感觉很不对劲,大刀片子对于清政府八旗军来说是发迹的家伙,这个不用在英国采购吧。更让奕感觉有点儿毛骨悚然的是,赫德在清单中已经按照伦敦的意思,将英国将士人数由之前的两三人扩充到数百人,而中国800人只是一般的兵丁。大清帝国的海军舰队,怎么能在关键岗位上都安排英国人呢?

奕在收到赫德的信函之后,立即给在上海的薛焕发令,让他在上海就近跟赫德商量,看看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状况。收到奕的密令后,薛焕立即找到赫德商议。

薛焕在信函中给奕回忆了一段往事,那是在1860年,李秀成围攻上海,两江的官员跟上海租界的英国人联手拒敌,一开始合作融洽,可是打着打着,英国人就将水手、舵手、炮手悉数撤走了。奕当然记得,那一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当时大清帝国跟英国是交战国,掣肘大清帝国的江南势力,英国人的目的不言而喻。

购买英国战舰,组建大清帝国海军舰队,是奕已经下定决心要做的大事。赫德跟远在伦敦的李泰国已经开始行动,薛焕的担心固然重要,但是往日跟今日早已时空变换。赫德提出的抽鸦片税无疑是鼓励鸦片交易,但这样一来,全国人民都要唾骂奕,两次鸦片战争就真的白打了,帝国的荣光真的就在自己手上丢得干干净净。

英国人派将士的理由是中国人技术不行,耽误行军打仗,实则是想派大量的英国将士到中国,其挟制中国海军的意图昭然若揭。薛焕在信中给奕出了一个主意,既然中国人技术不行,帝国可以招募一直效力于欧美的吕宋人(今菲律宾人),他们操练枪炮的技术早在明末时就已经很厉害了。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吕宋人,帝国舰队的开销都是个大问题,也是个敏感问题。薛焕在信函中提出,粤海关、江海关(今日上海海关)作为帝国最大的海关,每关筹银20万两,厦门、福州、宁波三口岸各筹5万两。[23]奕非常清楚,按照薛焕的筹银方略,加上地方财税,购买英国战舰的资金是够了,可是上海、广州一直处在战火的威胁之中,一旦抽走当地的银两,统兵大将势必会跳出来阻挠。

寅时三刻,小皇帝同治被太监领到龙椅前,奕率领一帮文武臣工在殿下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奕从袖口里摸出还带有体温的奏折。他将赫德跟薛焕反映的情况如实向皇帝做了汇报,并在最后提出,一旦英国购买的战舰进入大清帝国海域,一部分战舰将直接开到天津,令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掌管。

组建帝国舰队是“叔嫂共和”的军国大事,作为政变盟友的奕是主持这种大事的不二人选,慈禧太后听完奕的汇报后,立即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了上谕,一切按照奕说的办。更令远在安庆的曾国藩想不到的是,皇帝的上谕中要求曾国藩从水师官兵中挑选得力兵丁进行操练,一旦英国战舰运抵中国,曾国藩的水师精锐将远赴上海、天津等口岸效力。

平歨青云的崇厚

崇厚,奕选定的帝国海军舰队掌门人。

英法联军北上进入天津的时候,崇厚以长芦盐运使的身份,一直在天津协助僧格林沁跟鬼佬战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直在前线战斗的崇厚成为奕的亲信,至此仕途一帆风顺。

奕为了将崇厚培养成帝国舰队的掌门人可谓煞费苦心。1860年10月22日,奕在北京给咸丰皇帝写了一封保举信:“适有二品顶戴长芦盐运使崇厚……察看该司办事勤能,堪以差委。”[24]就这样,崇厚成了奕的人。

当年12月24日,奕又为其请功:“因候补京堂崇厚熟悉夷情,札饬随同恒祺等前赴夷营,面与该酋申定条约……二品顶戴候补三四品京堂崇厚,应如何给予奖励之处,出自圣裁。”尽管咸丰皇帝之前认为崇厚“人非出色”,[25]但是既然奕都这么说了,咸丰皇帝只有下发圣旨:“候补三四品京堂崇厚,著加恩赏给侍郎衔。”[26]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并不出色的崇厚,因为在天津没法逃走,只有跟着僧格林沁与洋人斡旋,留在北京的奕自然对这样战斗在一线的人亲近。在动荡的大时代,崇厚跟着沉稳睿智、胸怀天下的奕,也就借此走上了动乱时代的康庄大道。奕的一封保举信,皇帝的一道圣旨,崇厚就一跃成为副部长级别的帝国高级官员,品秩为从二品。

1860年12月,奕主导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这个相当于外交部的衙门成立之后,分设南北口岸通商大臣。身为奕的亲信,崇厚首任三口通商大臣。

奕掌权的总理衙门在皇帝眼中只是个临时办差的对外衙门,可奕不这么想,从《南京条约》签订后,洋人的胃口就一直没有得到过满足,天下通商成为必然,总理衙门注定会成为帝国步入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说军机处是主导内政的权力中枢,那么总理衙门就是主导外交的第二权力中心。奕将崇厚推到了窗口看门人的位置。

大清帝国海军舰队这个梦幻般的设想,在奕心中是一定要成为现实的。崇厚就成为了奕的执行者,从一开始奕有了想法,到跟赫德具体磋商舰队的组建、军备的筹办等,都是由崇厚在前台操办一切。

奕提出组建海军舰队之后,所有的圣旨、上谕、军机处文书中,都在强调曾国藩等地方大员要挑选精兵强将进行操练,一旦英国战舰开到中国海域,训练有素的中国水师官兵就可以立刻开着帝国的龙旗舰队直取南京,彻底剿灭盘踞在南京的太平军。

可是,帝国海军舰队是以奕为首的清政府执政集团拱卫皇权的筹码,更是清政府执政精英们掌握军事力量、维护政权安全、主导国家经济改革的护身符,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帝国海军舰队交给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指挥。崇厚,这个奕的理想人选,就在李鸿章渡兵上海滩的前夜,已经将手伸向了统辖四省兵马的两江总督曾国藩的钱袋子里了。

1862年2月5日,崇厚函请总理衙门调拨两三艘轮船到天津备防。崇厚在给总理衙门的函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北洋军事区域的概念:“现在海防紧要,本地防费已属不轻,若再筹雇轮船,力有不逮。且北洋辽阔,既欲防守海口,又欲出洋巡哨,必须两三艘方可。可否将所购轮船,分拨两三艘来津,以为防剿之用。”[27]

崇厚开口跟总理衙门要战舰,这是奕组建帝国海军舰队行动以来,北洋第一次提出要瓜分部分战舰,并且将其编制成为北洋舰队。帝国舰队计划购买大轮3艘、中轮2艘、小轮5艘。尽管崇厚在信函中没有狮子大张口,但两三艘已经不是小数目。天津作为京畿重地,是海路上通向北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奕完全可以以拱卫京畿为借口,将大轮全部划归崇厚掌握的北洋。

战舰可不是打鱼船,精良的火器、一流的炮手、强壮的水手,这些都是要花银子的,当然,战舰本身的维护保养更是常年需要银子的。崇厚给总理衙门的信函中不仅要战舰,还要军费。这是一件令帝国财政部头痛的事情,地方督抚们现在以战争为借口,将大量的商业税留在地方,财政部没银子了。

钱从何来?

不急,这事儿不用奕操劳,大清帝国最有钱的地方莫过于江南,因为太平军跟帝国军队一直在江南进行拉锯战,其实争夺的就是江南税赋。但是上海滩的商业贸易现在已经超越了广州,上海也成为了帝国最大的贸易港口,管辖上海的江苏巡抚那里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