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在路上
10300000003

成长的烦恼

雪儿慢慢长大了,从记事起,她就知道自己的家庭不安宁,从三岁开始,她就跟着大姐雨儿一起睡,由大姐照看自己了,因为妈妈病了,不能再亲手带自己了,在长期的劳作和委屈中,妈妈得了严重的病,具体什么病她不知道,只知道妈妈不能生气,每次一生气就会休克,全身僵硬,每次一发作,爸爸都要手忙脚乱给妈妈掐人中,雪儿姐妹三个就围在妈妈身边哭,一直以来,妈妈都默默忍受着爷爷奶奶对她的挑剔和指责,而且还要承受那个大家庭中的一切纷扰,山区的农村,又是大家庭,各种琐事特别多,而那个时候的儿媳妇,是不允许顶撞公婆和长辈的,不管有多大的委屈,都要自己忍受着,爸爸又很孝顺,不到迫不得已,从来不会违背爷爷奶奶的意志,不像叔叔那样,可以为婶婶出头,所以时间一长,妈妈经受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就病倒了。

姐妹三个的童年,离快乐比较遥远,在她们的记忆里,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爸爸总是阴沉着脸,没有一丝笑容,每次看见爸爸,她们都从心里感到害怕。

而妈妈总是生病,但还不得不拖着病体干活,从雪儿记事起,她们就像个小牲口一样被套上绳索拉车了,地里的庄稼需要上肥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往地里运粪,每次都是爸爸推一车,妈妈推一车,由于大姐大一些,就单独给爸爸一个人拉车,而二姐和雪儿负责给妈妈拉车,雪儿觉得他们一家都像一群牲口,挣扎在山区的道路上,每次脖子都会被绳子磨得通红,每当那个时候,雪儿就恨透了她眼前的大山,觉得它断送了自己欢乐的童年,从那时起,她就发誓要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个孩子磕磕绊绊地慢慢长大了,陆续都上了学,东方建伟找村里的老教师给姐妹三个取了个学名,在名字中间分别加了个沐字,于是,姐妹三个便有了美丽的名字:东方沐雨,东方沐霜,东方沐雪。

三个孩子一上学,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东方建伟只好把家里大部分地都种成了桃园,靠卖桃来积攒三个孩子的学费。

于是,挑水,栽树苗,运肥,成了新的劳动内容,种树那年,雪儿七岁,霜儿八岁,雨儿十岁,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需要到村里的井里去挑水,然后再挑到山里的地里,雨儿挑大半桶,霜儿只挑得动半桶,而雪儿最小,自然也就受到了一定优待,负责给姐姐们背打水用的绳子。

树苗栽好以后,没几年就结桃子了,家里就更忙了,桃子成熟的时候,差不多正好是放暑假的时候,一家人就全忙活卖桃,父母和两个姐姐要负责把桃运到集市或者走街串巷地去卖,雪儿就留在桃园负责看管,由于桃园有好几片,雪儿一个人看不过来,还养了好几条狗,雪儿每天要定时穿梭在几片桃园里喂狗,爸爸还在桃园旁边盖了一个猪圈,养了一群猪,雪儿还要负责一天三次给猪打猪草。

雪儿从不埋怨,因为她知道,因为是老小,她干的已经是全家最轻松的活了,她跟着赶过几次集,那种苦和累,是自己现在的劳动所不能及的。

父母和姐姐天天都会去赶集,周围的每个村镇,平均每五天是本村镇的集市,他们就需要往返在五个不同的村镇,有一次,桃成熟的特别多,人手不够用,爸爸就让雪儿也跟着去一个镇上赶集,早上三点多,雪儿就被父母从被窝里拽起来了,爸爸推一车桃自己走,雪儿和妈妈推一个车,两个姐姐负责推一个车,一家人浩浩荡荡就出发了。

一路全是上坡,雪儿拼命地拉着车,一直走了三个多小时,还没到目的地,雪儿就感觉走不动了,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她不知道爸爸一个人是怎样推上那些坡的,也不知道十几岁的大姐和二姐是怎样轮换着撑着推下去的,光拉车,她就已经受不了了。

好不容易到了集市上,很多摊贩都已经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们赶紧占摊,把带来的塑料布铺在地上,把一筐筐的桃从车上卸下来,小心地摆到地上,然后,把称摆好,简单吃了点饭,就开始一边吆喝一边卖桃了。

雪儿躲在妈妈后面,她不好意思看来往的行人们,更不好意思张嘴吆喝,她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她很佩服两个姐姐,虽然大姐只比她大三岁,二姐只比自己大一岁,但是,她们都能独自摆摊了,并且能很熟练地吆喝了,雪儿就抹不下面子来,她觉得蹲在那吆喝,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卖到中午的时候,就开始甩卖了,等全部卖完,就已经快两点了,爸爸给每人买了几个烧饼当作奖励,然后一家人又推着车走了几个小时才到家,刚到家,顾不上休息,又直接推车去桃园摘桃了,晚上回去还要把摘下来的桃,拿刷子把毛全部刷掉,然后,整齐地码到筐子里,等忙活完的时候,往往就是十点十一点了,然后转天一早又会去赶另一个集。

雪儿最不喜欢赶自己镇上的集,因为过往的好多都是认识的人,而且还有自己的同学,每次跟着妈妈去的时候,雪儿都把头低着,不敢抬头,如果碰上同学跟着父母到自己的摊子上买桃,她就更觉得丢脸了,那时的雪儿,无法调整心态,她总觉得坐在那吆喝,就跟变相乞讨一样,因此,去了几次后,她就说什么也不去了,由于是老小,父母自然多疼她一些,而且看她去赶集也实在是受罪,父母便也不勉强她了,于是雪儿便一直在桃园里看桃。

一次,雪儿回家吃中午饭,刚到家,便看见爸爸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问妈妈雨儿有没有回来,刚回来的妈妈说没有,爸爸便急了,原来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和二姐一拨,挑着筐去周边的村子里串街叫卖,爸爸和大姐一拨,骑着自行车每人驮一大筐桃去一个镇上赶集卖,由于是个小集,等集市都收摊了,桃还没有卖完,爸爸便和大姐驮着剩下的桃进了周边的村子卖,开始爸爸也没注意,等卖完桃才发现大姐不见了,爸爸便一路骑车赶了回来,看看雨儿有没有自己回来。

妈妈一听就急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怎么不看着点雨儿,那边那么远,她又不认得回来的路,走丢了怎么办?十几岁的孩子,你也不挨着那几个村找找,你跑回来干什么?这么多年,跟着你吃苦受累倒也罢了,你要是把雨儿丢了,我和你没完。”

爸爸赶紧把妈妈拉起来:“你还有空坐地上哭,赶紧的,咱们快去找吧.

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等他们回到当初卖桃的那个村子时,找了个遍都没看见,张文清便又开始哭,一边哭一边抱怨丈夫,把雨儿丢了,东方建伟顾不上解释,赶紧又驮着她往旁边的村子找,终于,在临村的一棵大树下,他们看见了雨儿,桃已经卖完了,雨儿把村子找了一遍都没找到爸爸,而她不认识回家的路,她便找了棵大树蹲了下来,虽然感到恐惧和无助,但她知道,爸爸肯定会回来找自己的。

看见雨儿孤苦伶仃地抱着装钱的兜坐在树下,可怜巴巴的脸上还挂着泪,张文清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把雨儿抱在了怀里,雨儿才十三岁,其他的孩子,这个时候还正是享福的时候,雨儿这些年却一直跟着自己吃苦受累,而且是姐妹三个之中最懂事的,虽然最瘦小,但是干活也是最多的,四岁开始照看妹妹们,六岁开始独立上山送饭,八岁开始挑水,九岁开始真正下地干活,跟着刨地,收庄稼,十三岁又风里雨里地跟着卖桃,但雨儿却从来不叫苦。

看到爸爸妈妈来了,雨儿一直忍着的泪水也哗地流了出来,娘俩抱头痛哭,东方建伟也偷偷抹着眼泪,他也很心疼雨儿,但是为了生计,又能怎么样呢?为了给她们挣学费,只能委屈孩子了。

几年的时间,就在一家人的风雨奔波中度过了,转眼,姐妹三个就相继参加中考了,在当地,考中专,是最好的出路,学习好的孩子,首选就是靠中专,因为可以把户口农转非,而且毕业国家还分配工作,东方建伟咬牙让三个孩子都报考了中专,尽管在当时,很多女孩念完初中就不念了,尽管三个孩子的学费是笔高昂的费用,尽管村里人都风言风语地说他吃饱了撑的,要供三个女孩念书,女孩子念再多的书还不是要嫁人?但东方建伟不管那些,他是一定要把三个孩子都供出去的,让她们离开这个山区,过上好日子。

自小吃了那么多苦,姐妹三个也憋足了劲,下定决心要通过念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她们都相继考上了中专,这在当地,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东方建伟和张文清也松了口气,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但高兴的同时,他们又开始为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三个孩子一起念中专,连学费加生活费一年加起来要好几千,他们这些年所有的积蓄还不够孩子们一年的费用,而地里的桃,产量也开始下降了,于是,他们又盖了一间豆腐坊,开始卖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