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帝王路
10288000000020

第20章 文若来访

郭嘉奔去颍川,筹募招贤榜一事,亲自向颍川各大世家,名士,隐士投递招贤榜,榜上写道: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今黄巾乱贼欲吞我汉室江山,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主项燕乃西楚霸王之后,贤明爱才,有万夫不当之勇,手中家将更是力拔千斤之力,能力非常,今率数千将士,欲横扫黄贼,匡扶大汉,今向颍川各处,招募贤者,一起抗贼。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此令一出,顿时震惊颍川,无数有才之士才知道了,颍川之内竟有项燕这般人物,纷纷前来,但是大部分却胸无实才,野心却十分庞大,嫌弃项燕官位微小,纷纷离去,这让郭嘉很是无语,骂其是碌碌无为之辈。

此时一个穿白衣,面目清秀,器宇轩昂的谦谦君子走了过来,排在前面的人都赶紧纷纷让开,因为此人大名大家却都是认识的。

无数墨客纷纷向其打招呼,想讨好这位青年,但是青年却面带微笑,慢慢前行,无心理睬这些人。

郭嘉抬起头看到此人,才顿时大惊,“文若兄,什么风居然把你吹来了”。

来者笑了笑,轻摇竹扇道:“奉孝兄,也算是我颍川众才子之翘楚,怎么这么快便投奔了他人,而且仅仅是一县令,无数太守,刺史都曾招募于你,都未见你心动,怎么却甘心做一个无名无分的墨客呢”。

郭嘉哈哈大笑,顿时引起众人的不解,“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方今天下之势,文若又岂会不知,我主项燕,贤明爱才惜民重士,虽此时官位低微,不过**************,一遇风云便化龙,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自己的主公”。

文若顿时一愣,脸上原本淡淡的笑容出现呆滞,然后接着道:“能被奉孝如此推崇的人,必定不是人间凡物,不知可否带我去见一下,我倒想见下人,这金鳞长什么样”。

“呵呵,文若如此客气,我主公也是肉体凡胎而已,看来要让你见笑了,我这便带你去见我家主公”,郭嘉客气的道,说着便不理众人带着文若,向县衙走去。

众人虽然不悦,但是并没有什么想法,要是他们也是荀氏一族,自然有人器重,何必来着区区县令门下。

郭嘉内心却是十分激动,东汉时期的荀淑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8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6子荀爽最为知名,官至司空。

荀淑的孙子荀彧、荀谌、荀衍、荀悦,从曾孙荀攸等人都皆是才能之士,而这荀彧堪称首位,备受推崇,如果能招揽到荀彧,无疑是抵得上数千文人,更能得到荀氏一族的支持,所以郭嘉内心十分的激动。

来到县衙,项燕刚好和龙蛟一同走出县衙,四人碰了个正着。看到郭嘉,项燕大喜,说道:“奉孝,你不是在处理招贤一事,怎么有空来这里”,看到荀彧气质不凡,便接着问道:“不知这位公子是谁”,说话间话语温文尔雅,恰好是这样的文人所喜欢听的。

不等郭嘉介绍,荀彧便自我介绍道:“在下荀彧,荀文若,一直听奉孝对你倍加推崇,所以特意前来,一睹为快,今日一见,却是没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项燕项燕瞬间扫过眼前这个人,血液顿时沸腾了起来,没想到居然能见到荀彧,这可是曹操帐下第一大谋士啊。

顿了一下,脸色平静的道:“久闻颍川有个荀文若,少年时候便被人称做‘王左之才’,甚得一见,幸会,幸会啊”。

荀彧哈哈笑了笑,说道:“只是他们开的玩笑话,不可当真,不可当真”。

项燕接着说道:“文若之才,颍川郡内谁人不知啊,我时常听奉孝提起,今日幸得一见,真乃是缘分啊,如果文若不介意的话,我们进去喝一杯如何”。

荀彧道:“难道大人看得起,那是自然可以的”。

四人让管家弄来数盘小菜,围桌而坐,项燕问道:“今黄巾峰起,不知文若有何打算”。

荀彧笑了笑,感叹道“作为一文人,最大的心愿自然是在乱世之中寻得一明君,出谋划策,一展抱负,可惜我茫茫天下却没有我容身之处”,接着兀自端起一杯酒喝了起来。

项燕微微坐正,抬起头,两只眼睛盯着荀彧的眼睛道:“凭文若之才,怎么会没有容身之处呢,颍川郡守石韬乃是颍川最大的官员,文若为何不到他的帐下”。

荀彧哼了一声,“碌碌无为之徒罢了,不出数日必定被黄巾所破”。

项燕一笑,“那淮南袁术呢,他兵粮足备,文若何不投之”。

荀彧喝了一杯酒道:“冢中枯骨,怎可成大器,必定被人所灭”。

项燕接着说道:“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何不投之”。

荀彧大声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此等人怎可成为的主公”。

项燕大笑道:“天下诸侯,皆被你说得如此廉价,那不知文若眼中的主公是何样子”。

荀彧淡然一笑:“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敢为天下者先,体恤百姓为先,重士爱将为后,胸有大志,俯览天下”。

“好,若能找等人才,那文若必定能一展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项燕大声道。

荀彧观察了一番项燕,说道:“不知公是何等人物”。

项燕想了想,说道:“我啊,胸无大志,却心系天下,人无大才,却喜纳天下英才,天下若没有民何来君,自当爱惜民众,胸无沉浮,又怎创大业,只想在这乱世之中寻一方土地,养育一方臣民,人不犯我,我定不犯人,人若惹我,定让他鸡犬不宁”。

最后几个字项燕故意重重的吐了出来。

听到这番话,荀彧久久不知道说什么,此人虽人心不在天下,却有暗暗隐着心在天下,虽说自己无甚大才,却又说自己能号令天下英才,怪是怪,不过自己走访无数刺史,太守,唯独此人让自己另眼相看。

停顿了一番,说道:“若我投奔公,不知你给我何官位”。

项燕道:“若文若愿助我一臂之力,军师之位已经给了奉孝,我自当永远不会收回,他日其他官位仍由文若去选,包括这主公之位,只要文若想要我定拱手相让”。

郭嘉大呼“不可,主公之位,怎可轻易相让,若文若愿为主公效力,我愿退出军师一位,让与他”。

项燕道:“我邀请奉孝协助我的时候便已承诺了你,便永世不会收回”。

郭嘉接着道:“可是文若兄之才可在我之上千倍万倍啊”。

荀彧顿时感叹此人可真重信义啊。

荀彧笑了笑,单膝跪地道:“如果主公愿意,我甘效犬马之劳,为主公出谋划策,一展才华”。

项燕一愣,甚是激动,赶紧将其扶起,大喜道:“有奉孝,文若辅我,当是天助我也啊”。

接着四人便痛饮了一番,聊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