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神圣与世俗
10213500000004

第4章 浙江宗教与文化旅游(3)

2.目标规划

(1)近期目标(2010—2015)

全面、深入发掘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资源及潜力优势;

针对存在问题及其症结,制订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战略;

完善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及配套环节;

抓住典型,重点突破。可以资源丰厚但开发滞后的浙东(宁波)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为大力发展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突破口;

初步形成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产业体系。

(2)中期目标(2016—2020)

理顺体制,完善法规,优化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外部环境;

实施品牌战略:培养、推出系列精品,推出全国宗教旅游的龙头和著名品牌。就浙江佛教文化旅游来说,可推出“东南佛国”系列品牌:

第一,继续发挥现有的品牌效应,如舟山“海天佛国普陀山”、杭州“灵隐飞来峰”、绍兴“新昌大佛”、天台“佛宗道源”国清寺;

第二,重点培育并恢复以下品牌:

杭州:上中下三天竺“天竺香市”、净慈寺“南屏晚钟”、余杭径山寺“径山茶宴”、天目山禅源寺“临济宗祖庭”;

台州:“济公文化旅游”、方广寺“五百罗汉道场”;

宁波:天童寺“日本曹洞宗祖庭”、阿育王寺“舍利供奉法会”、奉化“弥勒道场”;

绍兴:嘉祥寺“三论宗祖庭”(目前尚未恢复);

湖州:道场山万寿寺“伏虎罗汉道场”;

温州:江心寺“江天福地”等。

第三,形成以普陀山为发展龙头,宁波、杭州、台州三地为支柱的浙江佛教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使浙江佛教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在旅游经济及浙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3)远期目标(2021—2025)

以国际市场为主导,把浙江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是浙江佛教文化旅游)打造成国际知名的著名品牌,使浙江形成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佛教文化旅游的一个中心地带。使浙江宗教(佛教)文化旅游的海外游客(香客)人数达到总人数的10%以上。

3.管理对策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认识上的分歧,特别是旅游与宗教、文物等部门之间对待宗教文化旅游的认识及观点分歧比较明显,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然而,观念和认识问题并非短期内可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及各方人士的长期努力。

当务之急是加强沟通对话,寻找共同语言,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尤其是宗教界人士参与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积极性。

树立社会服务的理念和意识,寻求双赢的结局。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社会服务”是其应有的理念,旅游经济应是以高品质的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宗教界来说,虽然宗教是一种信仰,与主要作为经济功能的旅游有别,但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也是“济世度众”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应有之义。

就宗教文化旅游来说,旅游离不开宗教,宗教也离不开旅游。尤其是在宗教资源占主导地位的舟山、台州等地区,离开宗教,旅游无法进行。因此,就旅游部门来说,应充分认识宗教文化的独特性质,在保证宗教场所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前提下,在保护宗教文物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开发。

同时,历史也证明,各大宗教无不从事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宗教对经济的依赖愈加明显。旅游也已成为宗教场所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游客的增加而带来的“香花券”收入,无疑也有利于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2)理顺体制,完善法规。

建立宗教文化旅游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经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建立“长效协调机制”。在已经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因此,为加强政府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宏观调控职能,发挥政府在宗教文化旅游中的主导作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旅游、宗教、文物、城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宗教文化旅游长效协调机制,下设专门的工作小组。形成政府重点抓,旅游部门全力抓,宗教、文化及其他各行各业合力抓的工作氛围。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在有关旅游服务业、宗教管理以及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健全而有效的有关法律条文和管理规章,尤其是宗教法与旅游服务方面的法规,才能保证宗教文化旅游所涉及的诸项问题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必要时,可针对有关问题,制订专门的《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管理条例》。

建立“宗教文化旅游”的特殊绩效考核标准和制度。“宗教文化旅游”的绩效考核应该是多元的,除了门票收入、游客香客的食住行购娱等经济效益之外,还应有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非经济利益的效用考量。宗教旅游作为人文旅游,其在后一方面的作用应该更为显著。比如通过宗教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沟通了解。乃至放松身心,缓解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从而对建构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功能。

完善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机制。建议由宗教部门牵头,成立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公司”,以与宗教场所的宗教职能相区别。

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及全球化趋势的现代寺院管理制度。宗教场所(寺观教堂)的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当然,现代寺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以不违背宗教传统及教义为前提,且必须在宗教管理部门及宗教协会的指导下进行。

培养专业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可在旅游学院(系)、佛学院等相关的院校机构,开设宗教文化旅游系列课程,以培养出一批熟悉宗教文化知识的导游人员及旅游管理人才,以及懂得旅游开发的现代型的宗教管理人员。这是发展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人力资源保证。

(3)加大研究和发掘的力度,实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掘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潜力及优势。这需要宗教、旅游部门及学术界的专业人士通力协作,在深入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工作。

宗教文化旅游的规划与开发,要合理而又审慎地进行。应在政府的主导之下,由有关部门旅游、宗教(包括宗教管理部门和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的通力合作,充分论证,多方听取意见。尤其要尊重宗教界人士的意见和需求,充分考虑宗教团体的切身利益,寻求最佳的多赢方案。

加大保护力度,在保护基础上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科学合理的保护是市场开发的前提。对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景区,要实行控制性开发,限制游客人数。

(4)合理收取景区门票,妥善处理各方利益。

如何合理收取宗教景区的门票,是目前宗教文化旅游中存在的比较敏感和直接的问题,也是妥善处理好参与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各方的利益关系的关键。虽然在国外,大多数宗教场所不收门票。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现实国情看来,降低过高的景区门票是可能的,但完全取消寺院门票(特别是大中型开放寺院)是不现实的。部分宗教人士的意见主要是针对过高的景区门票影响了佛教徒正常的宗教生活。因此,如何解决对佛教徒出入寺院的限制是问题的关键。可以有以下解决方案:

一是对出家人(宗教神职人员)实行免票。这一点目前各地也已基本做到;

二是实行寺院年票制。在杭州地区实行多年的(主要是针对在家的宗教信徒,对非宗教徒也适用)“寺院年票制”,也比较受到欢迎。“杭州市区佛教参观年票”2003年度的价格是22元人民币,在本地的农业银行即可购买,购买时也无需出示任何证件。可以参观市内的正式对外开放的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等开放寺院。这一做法在当地也比较受欢迎。不过,这一做法对外地来杭州朝拜的佛教信徒还是有一些不方便之处。

三是制订周到细致的收费规定。如新昌县大佛寺景区就曾对此专门行文作出明确规定:除对本地群众可凭证办理寺院景区年票外,僧人一律免票进入景区,对来寺院参加佛事活动的香客,规定只要有寺院证明即可,并且将与寺院相通的景区后门晚上的管理权交给寺院。

4.市场对策

(1)大力整合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虽然浙江的宗教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并且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目前我省各地还是各自为政,散兵作战。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区域合作,对现有的宗教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力打造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品牌,营造和放大宗教旅游吸引力。这里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内涵:

一是宗教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其他风景点进行景区整合;

二是进行跨地区及区域的宗教旅游资源整合。

整合的方式,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统一管理的景区,在门票、景区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通力合作;也可以在旅游线路、营销宣传等方面开展省内跨地区的合作与协作。

在整合资源时,应当注意:一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细致工作,切忌一刀切;二要树立精品意识,“抓大放小”,围绕浙江现有的宗教名山、祖庭名刹,以及其他具有珍贵独特属性的宗教资源,培育一批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精品。对一些影响不大、缺少历史文化内涵的小庙,可以忽略。

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并结合佛教文物的保护工作,在宁波或杭州建立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佛教文化博物馆”。当条件成熟时,甚至不妨联合国内其他区域的宗教文化资源,共同设计出“中国佛教禅宗遗址(五山十刹)”、“中国道教洞天福地遗址”等项目,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推出创新产品,完善产品体系。在现代的竞争战略中,差异性是重要的一环。在发掘与整合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并借鉴国内其他地方以及港台及海外宗教文化旅游的有关做法,重点培育和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浙江宗教文化旅游创新产品。

第一,进一步办好并推广“宗教文化节”这一形式。如由普陀山举办的“观音文化节”,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和形式。鉴于观音信仰及观音文化在我国乃至亚洲及全世界的华人地区所具有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充分发挥浙江境内普陀山及杭州的三天竺(所谓“天竺香市”)、湖州铁佛寺、法华寺等众多的观音菩萨道场的独特地位,做大做强浙江地区的“观音文化旅游”的文章。此外,还可针对源于或流行于浙江地区的弥勒信仰(奉化岳林寺)、济公文化(天台国清寺、杭州净慈寺)等举办“济公文化节”、“济公庙会”、“弥勒文化节”,或进行形象宣传,扩大知名度。

第二,定期举行“舍利供奉法会”。目前来看,对浙江境内众多的佛教舍利文化的宣传和旅游开发还远远不够。可以借鉴陕西扶风法门寺舍利赴港台举行供奉法会的做法,在适当的时机按照佛教的仪式定期举行舍利供奉法会。由于舍利顶礼在佛教徒及民间社会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及影响,此类法会的举行往往会有着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和宣传效果。

第三,以“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基地”正式落户杭州以及“吴越佛教”系列学术会议为依托(18),在杭州定期举办讲经交流和佛教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将杭州打造为“佛教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基地。

第四,按照市场细分原则,针对一些特殊的游客市场,设计出浙江宗教文化“历史遗迹游”和“寻根朝圣游”等特色鲜明的专项产品。

如:针对日本禅宗信徒,设计出“禅门五山(余杭径山寺,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十刹(杭州中天竺法净寺,湖州道场山万寿寺,江苏南京灵谷寺,江苏苏州光孝寺,奉化雪窦山资圣寺,温州江心寺,福建闽侯雪峰山崇圣寺,义乌云黄山双林寺,苏州虎丘山云岩寺,天台山国清忠寺)游”;

针对日本佛教徒设计“鉴真和尚东渡线”: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台州(国清寺)-杭州(灵隐寺、天竺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扬州(大明寺、唐城遗址、瓜洲古渡)-镇江(金山寺、慈寿塔、甘露寺塔)-常州(天宁禅寺、淹城遗址)-常熟(黄泗浦、虞山);

针对天台宗的信奉者或对天台文化有兴趣者,以天台山国清寺(亦可联合湖北当阳玉泉寺等著名的天台宗道场)为主设计“天台文化寻根游”专项线路;

针对道家道教信奉者,设计浙江道教“洞天福地”旅游线路,以此将浙江的秀美山水用道教文化串联起来等等。

第五,在倡导体验经济的今天,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宗教体验游。通过各种形式的宗教文化活动,如“佛教节日观礼”、“禅七体验”、“生活禅夏令营”、“佛门素食体验”以及种种的专题纪念活动等,也可以像湖南衡山那样举行“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经”的体验游活动。此类的宗教旅游,在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省比较流行。

第六,加大素餐食品及清真食品的开发力度。食素不仅是佛教、道教徒的斋戒行为,而且还具有环保、保健等功能,因而目前在国际上也比较流行。然而浙江省内的素食食品的开发以及素餐馆建设明显不足。可在杭州、宁波等香客较多的大中型城市市区内,合理布局,增设素餐馆。也可在寺观附近增设一些具有一定档次的素餐馆,鼓励寺院经营,也可由社会人士投资。就伊斯兰教而言,也可在伊斯兰穆斯林及阿拉伯商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增设清真饭店,开发清真食品。

第七,大力发展宗教旅游商品制造业,丰富宗教旅游商品市场。为改变目前宗教旅游纪念品市场的陈旧状况、提高宗教旅游业的附加值,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适当位置设立宗教和其他工艺纪念品专业市场,专门销售各种宗教书籍、图片、用品和开发一批具有浙江宗教文化特色的各种特色产品,如,济公百态像、舍利塔仿制品、各种仿制佛像及护身符等。为保证商品的质量,宗教部门、旅游部门和工商物价部门等有关部门联合加强市场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3)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打破传统思维,大力进行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市场营销和形象宣传。

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营销策略。以浙江佛教文化旅游为开发重点,同时深入发掘浙江道教、民间宗教文化旅游的市场潜力,合理开发应用。针对省内基督教堂、清真寺较为集中的地区(如温州、杭州、宁波等地),从实际出发(如从文物、建筑的角度进行)适当开发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天主教文化旅游。

浙江佛教文化旅游的形象定位可明确为:“东南佛国”。在历史上,杭州(吴越国以来)及宁波(明清时期)都曾有“东南佛国”之称。应统一认识及宣传口径,对这一宣传口号进行合理论证及规范地应用,避免引起无序竞争和市场混乱。

加大海外市场的推介与宣传营销力度。海外市场的开拓是浙江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方面,可以浙江佛教文化旅游为重点。以2006年在浙江举办“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浙江佛教文化与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的“黄金纽带”作用,大力加强浙江宗教文化旅游在海外(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的形象宣传及市场营销战略。可有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项系列海外宣传推介活动;

2.通过举行以浙江区域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联合举办纪念法会等中外文化交流形式,深化浙江宗教文化的品牌内涵;

3.鼓励并加强浙江宗教界与海外有关宗教机构的民间友好往来,增进传统友谊;

4.加强有关旅游企业针对浙江宗教文化的海外市场宣传及策划力度。

(2005年2月完稿,2012年6月修订)

附录:关于“浙江宗教文化旅游”的调查问卷(19)

1.您认为浙江旅游的比较优势在于(请根据下列各项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或者选出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或多项。如果您还有别的想法请在其他项内说明):

a.商务旅游

b.休闲及娱乐旅游

c.自然景观旅游

d.文化旅游(包括宗教文化旅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所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在本地旅游产业中的比重(请选择一项):

a.为主

b.一小部分

c.很小

d.没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所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

a.佛教旅游资源(包括寺院以及庵、佛塔、佛教石刻洞窟等)有__________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道教旅游资源(道观、道教名山及道教洞、宫等)有__________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民间宗教旅游资源(主要指土地庙、城隍庙等)有__________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基督教、伊斯兰教资源(清真寺、教堂)有:__

e.其他宗教旅游资源(小庙、香火点等等):__

f.在上述各宗教资源之中,游客(香客)人数最多的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民间宗教:)

g.在上述各宗教资源之中,门票收入最多的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民间宗教:__)

4.上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如何?

a.位于风景区内,对外正式开放的佛教旅游资源共有__________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位于风景区内,未对外正式开放的佛教旅游资源共有__________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位于风景区之外,对外开放的佛教旅游资源共有__________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位于景区内之外,未对外开放的佛教旅游资源共有__________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五年来,前来上述宗教旅游景点(宗教活动场所)游览的游客(香客)人数情况(如无准确数据,请大致估计一下):

a.1999年___________________

b.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

c.2001_____________________

d.2002_____________________

e.2003_____________________

f.2004(上半年)____________

6.近五年来,前来上述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游览的游客(香客)中海外游客所占比重情况(大致估计一下,如1/3,1/4等):

a.1999年__________

b.2000______________

c.2001______________

d.2002______________

e.2003______________

2004(上半年)______

7.您所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香客)的主要“闪光点”(即卖点)是什么?(请选择一项或多项,并具体说明):

a.独特的佛像(如新昌大佛)

b.宗教圣物(如阿育王寺舍利)

c.宗派祖庭(如天童寺)

d.烧香

e.抽签算命

f.定期庙会

g.其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所在部门相关人员对于“宗教文化”(宗教教义、主要思想、人物、典故及宗教政策等知识)的了解程度(可选择多项):

a.部分人员相当了解

b.大多数不了解

c.一般

d.了解一些

e.不了解

f.其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所在地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在建设(或恢复、保护)方面的情况:

a.产权情况:A产权清晰,B产权不清,C产权有争议答____________

b.投资建设(恢复)主体:A景区开发商,B宗教协会,C政府有关旅游、园林部门,D本地村民,E个人投资,F联合投资答____________

c.是否存在作为历史文物的宗教文化名胜的保护与当地经济开发之矛盾:A是;B否答____________

d.您所在地区,宗教旅游景点的建设(恢复、保护)中主要存在主要问题有(根据实情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所在地区的宗教旅游景点(宗教活动场所)是如何管理的(可单选,也可多选)?

a.位于景区内的宗教旅游景点是:A一票制,统一管理,B分别管理,各自收门票,C其他答____________

b.位于景区外的宗教旅游景点是:A由宗教局管理,B由宗教协会管理,C不收门票答____________

c.宗教旅游景区的管理主体是(A专门设立的管委会,B旅游局(或园林局),C宗教局,D宗教协会,E企业承包,F自我管理,G当地村民,H多头管理答__

d.位于景区内的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寺院)的僧职人员任命及去留等有关重要事务的决定权归属:A专设的管委会,B旅游管理部门,C宗教局,D宗教协会,E景点投资人或承包人,F自我管理,G当地村民,H其他

答____________

e.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所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在游客(香客)接待及经营方面情况(可单选,也可多选):

a.接待人员(包括导游)的素质情况:A参加过有关培训,有相关宗教文化知识;B没有培训,但有相关知识背景;C缺乏有关知识答____________

b.香客(游客)的素质情况:A固定香客素质较好;B散客一般;C偶见素质差者,D香客普遍素质较差;E海外香客素质较好答____________

c.在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收入与利润分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A分成比例较为合理,B分成比例不合理,C没有规定分成比例,D规定了比例但未执行答____________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您所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在接待及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硬件设施不够完善,B人员素质问题,C有关政策界限不明,D普通游客的游览行为与宗教徒清静修行之间的矛盾,E管理主体多元化造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冲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所在地区旅游管理和宗教部门之间关系如何?

a.关系融洽

b.关系不和

c.互不干涉

d.矛盾冲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说明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您所在地区旅游管理和宗教部门之间关系不和乃至冲突,其原因是:

a.经济利益上的矛盾

b.缺少沟通

c.管理体制不顺

d.互不尊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您所在地区旅游管理和宗教部门之间关系很融洽,其原因是:

a.公平合理的利益分成

b.经常沟通

c.灵活的管理体制

d.互相尊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所在部门所管辖的风景区内,如果存在宗教活动场所与景区之间的矛盾

冲突,其主要原因是(请依其重要性进行排序):

a.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

b.管理体制方面因素

c.有关政策因素

d.宗教信仰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矛盾冲突),您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是(请依其重要性

进行排序):

a.从经济利益方面着手,寻求双赢

b.体制改革

c.完善法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您认为,在您所在地区的宗教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请选择一项):

a.前景广阔

b.前景一般

c.没有前景

d.其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您认为开展以海外宗教徒(主要指佛教道教)为目标对象的宗教旅游项目

(如佛教的舍利供奉法会)是否有市场(请选择一项):

a.有。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没有。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认为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开展(多选或排序):

a.宗教部门开展定期的活动,旅游部门只负责旅客的组织、交通、食宿等外

围活动

b.旅游部门承包,付给宗教部门报酬

c.政府部门参与筹划,协调宗教与旅游部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您认为开展宗教文化旅游可以有哪些具体形式(多选或排序):

a.增设宗教旅游专线——面向一般游客

b.组织定期的朝圣团——面向宗教徒

c.举办宗教旅游文化节

d.其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您认为开展如以“宗教文化”为主线的文化节(如上海龙华寺的庙会)对于旅

游产品的拓展(开发新产品)及提高附加值(增加旅游参观的项目)是否有

帮助:

a.很有帮助

b.一般

c.没帮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您所在的部门是否有直属的旅游景点?

a.有(请提供景点名称及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如果有直属景点,该景点的收入归属:A旅游管理部门,B上缴有关政府部门,C有关部门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您所在的部门是否有直属的宗教文化旅游景点?

a.有(请提供景点名称及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如果有直属景点,该景点的收入归属:A旅游管理部门,B上缴有关政府部门,C有关宗教部门,D有关部门分成,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注释:

【1】本篇内容原是在浙江省旅游局委托课题“浙江宗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修订、扩充并完善而成的。该课题由原浙江省旅游局纪根立局长为课题组组长,傅建祥先生、杨建武先生为总协调,张家成、潘立勇、李峰等为课题组成员,张家成为课题执行负责人,并执笔课题报告。该成果的缩写稿曾以《浙江宗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为题发表于《人文旅游》第二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在课题调研及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曾得到原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傅建祥先生、省旅游局办公室杨建武先生、宁波市旅游局沈季民先生以及浙江省民宗委莫幸福先生、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允观法师、杭州佛学院纪佩珍老师等各位大德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李峰为本报告的完成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2】参见张一思:《浅析“宗教旅游热”与宗教文化传播》,《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1期;曹绘嶷:《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旅游管理》2003年第5期。

【3】参见《仙居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4页。

【4】由于种种原因,最新的浙江宗教的相关数据尚无法统计。以上数据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概况,见“浙江档案网”。http://www.zjda.gov.cn/archive/platformdata/infoplat/pub/archivesi_12/docs/200708/d_33005.html

【5】数据来源:浙江省民宗委网站“浙江宗教概况”。http://www.zjsmzw.gov.cn/n/0601-92.html

【6】数据来源:《浙江宗教文化旅游调查表》。

【7】本节相关数据参见国家文物局网站:http://www.sach.gov.cn/;浙江文物网:http://www.zjww.gov.cn/fwxx/unit_more.jsp?level=2&city=01

【8】参见《“妈祖封神,源出镇海!”》,载《宁波晚报》2003年8月7日。又见:宁波文化网http://202.107.212.146/homepage/page010-01-01-01.php?id=1060305018&theme=1

【9】数据来源: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http://www.zjsmzw.gov.cn/n/0601_92.html

【10】数据来源:《浙江宗教文化旅游调查表》。

【11】参见黄夏年主编《禅宗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02—605页。

【12】转引自王作安《当今国际宗教问题的主要特点》,《中国宗教》2001年第五期。

【13】参见傅建祥《走进旅游业》,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74页。

【14】参见魏小安《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004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论文集》,2004年11月杭州。

【15】参见《国家宗教局:宗教场所不得作企业资产上市》一文,《东方早报》2012年6月5日。

【16】延光:《新建“商业化寺庙”的产权归属与管理问题之商榷》,http://www.xici.net/b0/d40829037.htm

【17】数据来源:《浙江宗教文化旅游调查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据主要是基于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的大致统计,数据往往并不十分精确。

【1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基地落户杭州”,2011年11月21日19: 47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11-21/3475922.shtml

【19】本表格是为配合上述课题调研而设计。为保证本次调研的顺利进行,浙江省旅游局办公室还于2004年8月2日专门给省内各市、县(市、区)旅游局(委)发出通知,因此我们得以比较全面地搜集到省内宗教文化旅游方面的第一手相关数据。正是这些数据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