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10205300000006

第6章 李秉康:舞动学生,让教育响起来

李秉康,男,1962年9月出生,党员。现任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发展民办教育研究所副院长。1996年被评为宁波市教委优秀教师,1998年获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九批特级教师。历任宁波李惠利中学校长、宁波二中校长,宁波李惠利中学国际课程VCE课程创始人。著有《语文老师的视野》。发表教学论文《教育需要平衡》、《教育转型与教师责任》、《论语文教师的前沿意识》、《基础教育转型期学校管理的扩展》等;进行各类教学专题讲座《教育转型与教师责任》、《新家长时代的家长责任》、《教育需要平衡》等。

2011年7月3日14:00,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讲堂里迎来了一位红在老师、家长、学生心里的大人物。蓝白条纹的衬衫,黑框眼镜,外加迷人的微笑在灯光的映衬下愈显潇洒——李秉康老师。

眼前如此年轻的李秉康老师,却已经在岁月的磨痕中留下了千千万万的足迹。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历任宁波李惠利中学校长、宁波二中校长,宁波李惠利中学国际课程VCE课程创始人。忆往昔,李秉康任教中学语文30年,倡导“大语文教育”,他尤其擅长中学作文教学,以教育设计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在教师专业发展设计和学生成长设计的研究中颇有成就,是孩子成长设计和留学咨询的专家。

“我要告诉孩子们,生活的外延大于学业,大于事业。倘若我们把生活比作房间,那么,事业或学业就是这房间里的那张床,床没了其实不要紧,还有沙发,还有地铺可睡。过一段时间,我们还可以搞一张新床的。爱情是什么?爱情是那‘房间’里的‘沙发’,沙发没有了,我们可以坐木椅或者板凳嘛,说不定更健康更低碳,而且下次我们买新沙发,款式的选择可以更新更美丽。友情是什么?友情是‘房间’里的‘电视机’,没了没关系,我们还有网络。别忘了,抽屉角落里还有那久已不用的收音机呢——那是老朋友还在等着你的消息。”

宁波鄞州大学园区图书馆的报告厅里,李秉康幽默风趣的比喻逗笑了慕名而来的家长和孩子,同时也给家长诠释了孩子需要拓宽视野,多元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在“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的谬论里。

“明州大讲堂”之“成长需要设计”是李秉康此次莅临鄞州大学园区图书馆的讲座主题。抑扬顿挫的语气,慷慨激昂的话语,前卫先进的思想给在场的家长和孩子心灵里抹上一笔鲜红的重彩,馆内掌声此起彼伏。

记者倾听了7月3日下午的讲座,初识李秉康,霸气外露,果然有一代名师的风采。7月4日下午,采访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李秉康的办公室里进行,谈及过往,他将一段段历程史向我们娓娓道来。

“改变一群人的生活就去当老师。”“改变一群人的命运就去当校长。”两位曾经的导师在不同时期给李秉康中肯的指引意见,竟然成了李秉康前进的动力。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到领导学校的校长,李秉康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的奋斗痕迹连成了一串串数字印刻在时光的沧海桑田中,显现在历史风尘里的璀璨愈久弥新。1981—1984年,任教集仕港中学;1984—1991年,任教鄞县中学;1991—2008年,在李惠利中学大刀阔斧,打响了轰雷的一炮。2008—2010年,担任宁波二中的校长。

李秉康在李惠利中学的17年,做过2年语文教师,2年年级组长,2年教务主任,2年校长助理,2年副校长,7年校长。细数5个“2年”,李秉康的言语中充盈着自豪。对于李秉康来说,回味奋斗旅程,一切的辛酸与苦楚如浮云般全然飘散,只留下如絮状般沉淀的喜悦与骄傲。

“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不是老师的对讲机,课堂不是老师的专属领地,课堂更不是老师的独奏舞台。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广袤天地,是绽放学生激情的舞台,李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方式归结为“让学生动起来”。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角,唱响课堂。一名语文老师的课堂里不是听写,不是背诵,不是朗读,不是老生常谈,却是表扬!45分钟的作文课堂时间,李秉康竟然会拿出30分钟来表扬,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孩子是在表扬中长大的。”李秉康说,“表扬这一招对学生的进步很管用。”正确的表扬方法才能铸就真正的进步。李秉康向我们讲述了他表扬的方式:今天表扬了abc,明天就表扬efg,,后天轮到hij……从点到面进行表扬,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把语文成绩良莠不齐的学生割裂开来。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正是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澎湃的激情。“所有的孩子都希望今天能被我表扬”,毋庸置疑,学生对作文的用心也会逐渐加深,甚至渐渐爱上语文。

李秉康的课上,起先是静悄悄,随着李秉康的声音响起,学生的讨论声浮出水面,氛围像涨潮般,一波接着一波,等到师生之音相合,卷起千层音浪,高潮迭起,这时,课成,铃鸣。“同学们不要笑我。”李秉康总会在讲课高潮时对同学们说道,汗流浃背,遂脱去外衣。学生们对李秉康上课的评价是:激动、激励、激越。层层递进,形象深刻,入木三分,把李秉康的课堂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激动的情绪像催化剂在不自觉中发生了“激励”的化学作用,再升华到对课程理解的超越与进步——实至名归的评价。

李老师又创造性地提出对学生的教育要遵循新版“木桶理论”,“有些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不好。家长就拼命请家教给孩子补数学。给语文的时间就少了。长板应该是要拔高的。孩子的学习要扬长避短,好上加好,让长更长,而不是扬长补短!”

“一句话,一个人生”

一个曾经想退学的学生,如今却成为浙江电视台有名的主持人之一。一个爱足球胜过爱学习的学生,在高考的关键点扭转乾坤顺利考进了浙江大学。一句话,一句肺腑之言,“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撬开了两位少年困顿的心结,成功打开了星光大道之门。因为李老师的一句话,温暖、勇气、信心喷薄而出,终是破茧成蝶。前一个叫杨吉,后一个叫黄建华。

一直以来杨吉在其他同学看来就是个“怪人”,与别人的想法搭不上边,因为许多奇异的想法而经常被同学们嘲笑。一次,在课堂上,李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恰恰就抽到杨吉回答,这一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大家都嘲笑他思想“不正常”,思维方式怪异。但是李秉康老师却不以为然,他信誓旦旦地对全班学生说:“你们不要笑他,李老师我敢预测,唯有杨吉的思想才识是最先进的!”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让杨吉豁然开朗,坚定自己的思想,勇敢地迈出步伐;就是这么普通的一句话,让一个有退学念头的孩子重拾信心,昂首阔步;就是这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同学之中最不起眼的“怪人”成了日后大有成就的文艺青年。

黄建华,曾经是鄞县中学李老师门下的学生,一个成绩良好又有领导能力的班长。却万般痴迷足球,甚至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临近高考,他仍是固执地一有空就去踢足球,耗费的光阴在足尖滑落,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这样,身为班长的黄建华成绩出现滑坡,老师们都替他担心,纷纷劝告他,提醒他把握轻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但几次劝说毫无成果,无济于事,苦口婆心如耳边风一消而散。李秉康老师知道后,语重心长地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足球再这么踢下去,考不上大学谁来陪你踢足球!如果考上大学,那就还可以再踢四年啊!”多年之后,黄建华还是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当年的一席话让他受益匪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一生!受这句话影响,黄建华最终考上了浙江大学。

李秉康老师说,当时真没想到无意中自己吐露的这两句话让学生走上了更开阔的大道。师者的一颦一蹙,一言一行,也许会在无意中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成为影响一生的阳光。

“找到巨人的肩膀”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而李秉康另辟蹊径,“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先要找到巨人的肩膀在哪里。”不论是作为语文老师,还是作为一名校长,大千世界,勿不可成为井底之蛙。

记者问及为什么要编写《语文教师的视野》这本书时,李秉康深有感触,“语文老师是很守旧,很古典的。旧时的语文老师都是要穿着中山装的。”这时,李秉康用手在身上笔画着中山装的两只胸前的口袋,饶有趣味地向记者讲述。所以语文老师的视野需要拓宽,不是要停留在时代的末端,而是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这就是李秉康想要著书的原因。李秉康说:“当别人在娱乐的时候,我花去了多少个喝咖啡的时间来写这本书!但写这本书时没有辛酸,写得很愉快。”

在一年多的教育名家培训中,李秉康去了香港,去了日本,去了美国。在培训期间,李秉康邀十几位校长们共进西餐。穿上西装,系上领带,长条的西餐桌上一道道佳肴有条不紊地上着,典雅韵味弥漫。聚餐后,不少校长对李秉康的安排表示感谢,此次会餐收获的不仅是美味,还收获了西方文化——如何正确使用西餐刀具。“眼界决定境界。”这是李秉康的一句行动指南。“当我站在甲板上时,那个甲板足有一个运动场那么大,视野何为开阔!我就感悟出:人总要有事做。”李秉康声情并茂地向记者介绍在深圳时,观摩苏联太平洋舰队赫赫有名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的场景。这艘庞然大物启发了李秉康,令他愈发地想要拓宽视野。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

李惠利中学应该可以说是李秉康教育管理事业的起点了。在该校的前十年,李秉康一直在艰苦的奋斗当中,而后七年则成了“改变更多人命运”的校长,提出了宏观发展目标,即“求内涵发展,谋多元之策,走品牌之路”的发展理念。这个发展理念主要是李秉康针对李惠利中学的特色提出的。在谈到这个宏观发展目标时,李秉康自豪地给记者讲述了针对这个宏观发展目标所做的三件实事:培养了一支雄厚的教师队伍;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建立了国际课程中心。

为什么要办艺术教育中心?也许很多人都对李秉康的这一做法感到不解,难道不是应该让学生抓紧时间多做几本习题、多背几篇课文、多看一些英语书吗?怎么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地方。那么,是什么让李秉康有了建立艺术教育中心的念头?又是什么让李秉康将这一举措坚持到底的呢?

李秉康对记者道出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李惠利中学举行了一场活动,活动中有个表演深深地撼动了他的心灵。那是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闪耀的聚光灯下,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恍若精灵,伴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而每一个人的头上还顶着一只瓷碗。“那是真的碗啊!孩子们最美丽的时候,不是她们静态的时候,而是她们舞动的时候!”李秉康对孩子们大加赞赏。此时,他脸上流露出激动、欣慰、赞叹的情感。这件事在李秉康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或许,正是为了让所有喜爱艺术的孩子都能绽放出最绚烂、最夺目的光彩,为了让所有的人都看到孩子们最美丽的时刻,“一定要在学校里成立一个艺术教育中心”成了李秉康心中的目标。

经过前期的筹备,2004年4月,在李秉康宏观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李惠利中学艺术教育中心”挂牌成立。它采用校内相对独立的运作模式,规范、有序、科学、创造性地开展艺术教育,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青春、绽放魅力的舞台。

万事开头难。艺术教育中心成立之初,也受到了许多老师、学生家长的质疑与反对,面对外界的压力,李秉康并没有放弃,他说:“会唱歌、跳舞的不一定是好的学校,但好的学校一定要会唱歌、跳舞;唱歌、跳舞不一定就是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一定要会唱歌、跳舞!”

在李惠利中学担任校长期间,李秉康还创办了国际课程中心,可以说,他就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2003年9月,经过浙江省教育厅的批准,李惠利中学与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合作举办了浙江省第一个“双文凭、双通道、双学籍、双语教学”特色的中外课程合作班——中澳课程合作班。浙江省教育厅有关领导表示:浙江省普高中外合作办学首推李惠利中学。而这个走在浙江省普高中外合作办学道路最前沿的合作项目就是李秉康与一个外籍华人在上海一家宾馆里促膝长谈到深夜才敲定的。

在2003年——中国才刚刚开始探索在普高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的时候,李秉康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得不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当我们问及李秉康这个问题时,李秉康延续了他在课堂上“霸气”的教学风格,笑谈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

事实证明,李秉康创办并坚持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课程中心的做法是对的。李惠利中学的老师邵吉斌说道:“六年来中澳班学生一届比一届考得好,艺术中心为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培养输送了很多人才。”如今,艺术教育中心已经成了李惠利中学的一个教育品牌,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而且成绩斐然。李惠利中学中澳班,经过八年的实践,已有六届优秀的中澳班学生毕业,升入到自己理想的高校中学习;拥有一批丰富的教学师资,为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已成了国内最为成熟的国际课程合作项目之一。

“李老师来了,春游就有戏了”

2008年8月的时候,李秉康到了宁波市第二中学,担任宁波二中的校长。宁波市第二中学,又名“湖西竹洲”,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谈到对二中的教育管理时,李秉康认为,宁波二中跟李惠利中学是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学校,李惠利中学是属于阳光、活泼型的学校,而宁波二中则是一个严肃、严格、严谨的传统学校,这是宁波二中长期在传统教育体制下而形成的学风。所以,李秉康在担任二中校长期间,提出了“走民族化道路”的教育管理理念。

何为“走民族化道路”?李秉康提到:“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就是在宁波二中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二中雄厚的师资力量,进行人文教育,加强对学生国学的教育,加强儒家文化方面的教育,使二中的文化底蕴更上一层楼。

怎样具体落实“走民族化发展道路”的管理理念?李秉康提到了竹洲岛等别具传统风味的校园建筑的建造,以及民族乐团、民族合唱团等民族社团的成立。至2009年10月6日,竹洲岛上的建筑已经完成。但是因在职时间短暂,李秉康深感遗憾:“我在宁波二中只待了两年,希望改变很多东西,却都还来不及,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很好!”

当时,二中的学生听闻李老师要来二中当校长,纷纷传言,“李老师来了,春游就有戏啦!”据了解,李老师担任李惠利中学校长期间,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每年都有春游,但二中却不一样,一届学生待三年只有一次春游的机会,每年到了春意盎然的3、4月份,高三的莘莘学子只能淹没在题海里,眼巴巴地看着高一学生兴高采烈地去春游。李老师甚是心疼,就提出三个年级一起春游的想法。结果却遭到了许多老师的反对和抗议。李老师奇思妙想,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带学生去宁波博物馆,找一找宁波博物馆有哪几处提到宁波二中。”回来后,他询问学生,“你们找到几处啊?找到2处不合格,找到3处勉强算合格,找到4处算是正常的,找到5处就是研究了。因为我研究过,宁波博物馆总共有5处提到宁波二中。”可见,李老师多么富有情趣,这一招简直妙极了。

在与李秉康的谈话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他非常注重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钟,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象征物之一,宁波二中也有一口钟。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李秉康号召二中学子敲响新一年的钟声。“哐、哐、哐……”洪亮的钟鼎之声响彻校园,新年的喜悦飘荡在宁静的校园,这是敲响新一年的钟声,更是敲进学生和老师们心扉的钟声。“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李老师感叹道,完全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一副陶醉的表情。

当记者问及敲钟之后,李老师莞尔一笑,告诉记者后来因为天色过晚,大家被劝回了家,但是大家都约定好正月初一的时候要再来一起敲钟。“我跟高三学生说你们如果不来敲钟,那你们六月份的考试就考不出,哈哈哈哈……”说到激动之处,李老师开怀大笑。

“成长需要计划”

“成长需要计划”是2011年7月3日李秉康在鄞州图书馆的讲座主题。“术业有专攻”,成长计划,也是李秉康正在主攻的方向。在李秉康研究教育设计的分类中,分为学生的设计、教师团队的设计、校长的设计以及学校建设的设计。李秉康的女儿便是一个成功设计成长成才的例子。

李校长的女儿李乔双曾就读宁波李惠利小学、宁波外国语学校、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在女儿高中时代,李秉康就成功指导女儿的专著《走出父母的拥抱》的写作和出版。2009年女儿以优异的IB成绩,被美国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美国著名大学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录取。

《走出父母的拥抱》是女儿读高二时出版的一本著作,记载了她在上海平和学校求学甜酸苦辣的心路历程。

书里记载着这样一段话,“终于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背起满书包的作业,忍着饥肠辘辘,骑着车,晕乎乎地穿行在大人们赶场子吃饭的车队里,穿行在路灯下瑟瑟的冷风里。有些同学还不能回家,他们必须在周围低档的吃食店里吃完以‘垃圾食品’为主体的晚餐,匆匆赶往家教地点,晚饭不是吃的,是吞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细嚼慢咽的时间。”

李秉康对《走出父母的拥抱》这样评论:孩子们他们很苦,要中考,高考的孩子更苦,即使出国在外,他们的苦也不尽知晓。你要让孩子接受你的正确意见(说白了就是“听话”),你得非常了解孩子的情况;反之,孩子不听你的话,这就证明你不大了解孩子,甚至一点儿也不了解你生你养的孩子。没错,你是为了让孩子考取好大学,但我们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孩子”,其次才是“要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孩子”要到了,可“孩子”却没了,我们做的是什么“生意”?女儿是什么?女儿是在你病床边最亲近的人。儿子是什么?儿子是当家庭发生变故敢于挺身而出,敢于为家庭“签字”的那个人。返璞归真,我们做父母的,错的东西很多,却要孩子去服从,这毫无道理!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但不替代孩子,这是你该做的;帮孩子设计人生,给孩子人生结点把关,但又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你该做的。”

“一定要让孩子走出你好心的‘拥抱’。”

在李秉康的时光织布机上,织出了如此华美的袍,还编织出了为所有家长打造的布匹——康文教育博客。一个为千千万万家长提供教育思维的博客于2011年4月开启。至今为止已发表博文69篇,来访人员过万,留言如雪片般飞来,开办得如火如荼。

徒弟们眼中的他

“2009年9月,通过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的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的笔试、面试,李秉康老师成了我教育教学生涯中第一个重量级的导师。随着带徒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我渐渐发现,在日常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不再是一座令我们仰望的远山,而是一位登山过程中示范、指路的同行者。他亲切随和的态度,他智慧宽厚的人格,不仅仅让我们做徒弟的深深折服,更是在耳濡目染中,使我们领悟并迅速成长。李老师对每一个徒弟都是循循善诱,毫无保留。这种奉献精神的深处,我们分明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林文源老师给记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来了解李秉康。以下就是林文源和李老师相处中的若干小故事,可谓是见微知著。

1 .一位热心服务的“司机”

去年我接到通知,到奉化某个学校,参加宁波市的一个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比赛。这个学校从没去过,网上一查,该校风景不错,附近就有黄贤国家森林公园,但交通极不便利,要换好几趟公交车,估计等我赶到就迟到了。但还没等我发愁,师傅打来电话,“文源,我开车送你去”。一路上的确风光旖旎,但车行在山间盘旋曲折的小路上,很容易迷路。师傅时时问路,笑容依旧,完全没有一个资深校长、教育专家的架子和威严。当时我就非常感动,师傅在车上和我讲的很多话,现在还记得。下了车,师傅送我走进考场,他说,现在我回市区参加个会议,等你们活动结束我来接你,不见不散。师傅轻松的语气,却让我更加感动了,因为单程就是两个多小时,师傅再去再来,就是在路上也要5个小时。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好好表现,不丢师傅的脸,以此回报师傅。一年以后,师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治疗。想起之后因为我们的活动,他经常接送,我心中除了感激,更有深深的愧疚。

不久前,我到师傅担任校长的宁波二中参加教研活动。无意中和二中的青年教师聊起了这件事,我感慨现在如此平易近人的校长不多见,他们纷纷赞同。而且令人诧异的是,他们几乎都坐过李校长的车,都得到过李校长许许多多的帮助。师傅的热心、真诚、体谅,甘当“司机”的服务意识,是他大写人格的真实写照。我也明白了一点,怎样让一个学校师生之间有凝聚力,大家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者亲近随和、关心下属,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吧。去年师傅离开二中,到华茂教育集团担任教育副总裁,他的工作成绩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二中在他任期的最后一年,高考成绩又创新高;他到华茂后,迅速看准时机,整合各方力量,召开了浙江省民办教育研讨会。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2 .“平生见到的最有风度和智慧的语文老师”

这句话出自几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听完李老师报告后的赞誉。那是宁波市高考作文复习会议中的一场报告。之后,李老师在报告会上做的PPT课件传遍了宁波市各高中学校,他也因为收到了更多去开讲座的邀请,时常分身乏术。

很长一段时间,他所在的学校都有基建和大修等项目,作为校长,他有不可推卸的工作责任。而让他苦恼的是,他没有时间一直留在课堂,和学生分享青春激情,分享文学带来的心灵温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最大价值是在语文课上,是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实现的。多年以来,他一直关注着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当年是个顽劣、不成器的“问题学生”。但李老师居然有本事让这个学生重新燃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李秉康的引导之下,这个学生居然获得了全国性的作文比赛大奖。问题学生的那些所谓的“问题”,在被李老师改变了人生轨迹之后,都成了促进自我反思的最好的写作素材。现在已经成人工作的他,成了李老师的人生骄傲之一。

每次走进李老师曾经工作过的学校,老师们都会充满敬意地说,老校长课上得好,这是硬功夫。是啊,业务过硬,这也是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内行看门道”,只有懂教育教学的人,才能真正发现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当今社会倡导“教育专家治校”的呼声,原因也在于此。

近年来,李老师屡屡推掉很多社交应酬,热心参加宁波市的各种教育公益活动,如宁波书城举行的历次中小学生假期读书活动的辅导课,宁波高教园区组织的“明州大讲堂”名家教育论坛,以及各区县学校的语文教学研究和高考专题研究的讲座。

3 .为人潇洒,教学严谨

李秉康的徒弟邵吉斌(李惠利学校中澳班的老师)对他的评价“为人潇洒,教学严谨”:“李秉康作为一线教师,又是一名校长,没有领导架子,会与老师们一起探讨语文教学。工作繁忙的他坚持上一个班的课,从备课到处理教材,讲解课文,不仅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教学过程粗细把握恰当,左右逢源。特别是作文教学,更是有一番独特的教学系统,听他的课简直就是如沐春风。只要是他教过的班级,整体作文水平必定提高一两个档次,连老师们看到他的备课时也会被勾起强烈的听课欲望。”

由此可见,在徒弟们的眼中,李老师既是睿智过人的楷模,又是相见恨晚的朋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历经30多年的呕心沥血,无论是对李惠利中学的发展,还是对宁波二中的“民族化”改革,李秉康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他决定下一阶段“韬光养晦,静心修炼”,准备厚积薄发,再一鸣惊人。他称近两年将是“转型期”,“人不可能一直往前冲,需要调整的时间,积蓄力量,再向更高的目标进发。”他说道,2年后有意向再带一个班,再做校长也不一定。

谈及自己儿时与现在的教育区别,“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李秉康这样说。学生时代的李秉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没有升学考试,不上课,就是干农活,整个假期干农活。“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朝霞是怎么样的,晚霞是怎么样的,而我们当时干农活迎着美丽的朝霞冉冉上升,唱着歌欢送晚霞离去。那种意境真是美,确实美,快乐是快乐啊,但却没书读。”回忆少年时的青葱,李秉康嘴角扬起了丝丝微笑,不断用手比划着太阳的轮廓。

“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埋头读书,根本不会往外面的世界看看。”李秉康称,“我们的素质教育正需要一个折中。”当今,教育的改革声在不断地掀起浪潮,阻碍的呼声也铺天盖地而来。但他坚信当所有的人都在反对现今的教育体制时,改革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来了。就如邓小平在中国迷惘的时候指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一样,“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总会来临!”

采写:赵霞搴 朱杭荧 郑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