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物化”到“异质性”
10193600000001

第1章 想象的马克思主义——代序言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其源起发展到今天,由于不同的语言和理论范式而相互对立,又由于原则上的左倾、观念上的革命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论批判而相互接近。但是,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实际上是企图离开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而进入想象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民族传统中,构成了“想象的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状态。

在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首先表现出试图在青年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信仰的灵活版本,标志着试图重返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起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卢卡奇致力于理解黑格尔式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整体内部各种矛盾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及在克服这些矛盾之前已经意识到它们在历史中的辩证统一。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并不是参照马克思本人的精神世界来阅读《资本论》而形成的解释,而是按照他对黑格尔的理解而重新阐述的观念。至于卢卡奇以后的思想家们,更是从他们自身的理论框架出发来解释马克思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更激发了从人道主义的含糊不清的“人性”出发来解释马克思的理论,这也就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图式,从卢卡奇构建的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再到60年代呈现出的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面孔,诸如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康德式的马克思主义,这些林林总总的马克思主义,成为20世纪以来社会思想中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影响了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演变,有着他们自身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寻找解答的方法,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多义性本身包含了取之不尽的可能性的理解,所以,当学者们不是参照马克思本人的理论方法来阅读马克思,而是按照自己的精神世界来解释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按照学者们自己头脑中的观念来想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也造就了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不但对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产生了影响,也对那些声称今天不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各具特点,其历史演变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和演进过程。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也就在根本上离开了马克思所指引的方向,因此,他们的许多观念是我们不能赞同的。但他们之中的有些学者终生研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意义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和发现,而且还有不少学者将理论的焦点聚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学术前沿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解释。虽然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理论框架,但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提出了尖锐而又深刻的分析批判,自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发展的进程进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现实相联系,在实践中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也要吸取同时代的思想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生产出来的新的理论成果,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批判地分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发展中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成就,并将其运用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领域中,以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

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到想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理论上走向片面性的过程,通过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的抽象性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接近马克思的思想本质。这部小册子的研读成果中必然会存在着选材和解读方面的诸多不足,但也称得上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演变的真实的历史性把握。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