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10182100000015

第15章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成长的人生关键(3)

4、6~8岁的孩子应会做的家务

给花木浇水。削水果皮。用微波炉热食物或做简单的食物。把自己的衣服挂在壁橱里。清理干净橱柜。

5、9~10岁的孩子应会做的家务

换床单。会操作洗衣机。能使用购物单来购物,并能“货比三家”。会做比较简单的饭菜。去邮局取邮品,能独自回信。能招待客人。自己筹划生日会或其他聚会。做简单的急救工作。做邻里间的公益劳动。做些手工编织。

6、10~11岁的孩子应会做的家务

力所能及地打工自己赚钱。自己待在家里,支配一定数目的钱,不超过20元。自己乘公共汽车。

7、11~12岁的孩子应会做的家务

能够照顾小弟弟和小妹妹,讲故事给他们听。自己出门去办事(短程)。帮父母打扫房间。清理厨房。帮家里人去办些外面的事。

对孩子要给予鼓励和赏识

一位育儿专家指出:“总让孩子努力,却总不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他哪来动力呢?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有个诀窍,不妨称为‘够苹果原理’:跳一跳,够得着。父母必须在接纳孩子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面对孩子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最初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孩子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

家长应该如何在孩子做事过程中赏识和鼓励孩子呢?专家为我们提出下面几条建议:

1、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有一个故事:某个炼钢厂员工生产效率低下。一天,公司总裁到工厂视察,他询问了当天日班工人的产量,把这个数字写在身边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除此之外再没说一句话。当晚,夜班工人看到这个数字,当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产量。果然,第二天清晨,原来的数字不见了,在黑板上的是一个新的、高得多的数字,那是夜班工人的产量。日班工人又不服气了,他们努力干了一天,终于又一次改写了产量。就这样,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工人并没有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力量。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让孩子感觉沮丧。

①为孩子设定得体的目标。

为了为孩子设定这样的目标,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目标设定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第四,可以考虑给孩子设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孩子背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数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②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

要让这个目标在孩子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

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在晚上睡觉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为我的目标做了些什么?不要求孩子记日记,但鼓励孩子在“目标日历”上写点或画点什么。比如,画上一张笑脸。

③给孩子找个竞争者。

有个竞争者能极大地鼓舞孩子,但是,如何选择竞争者也是个问题,让孩子把某个同学当做竞争者是可以的,但不要目标太高,每次都盯着第一名,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同时,要多与孩子交谈,告诉孩子“友谊第一”,不要让孩子滋生对竞争对象的敌意。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竞争也是很好的办法。

④在小目标达成后给予适当奖励。

奖励最好是非物质的。比如,在那天的晚餐时,给孩子的座位放一个好看的垫子,让孩子在晚饭前“致辞”,全家人表示庆贺;也可以参照我们上面的做法,让孩子自己给自己“颁奖”;或者让孩子选择一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影,打电脑游戏,或者去肯德基吃饭。

2、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

①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孩子。孩子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起到作用,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孩子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②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③给孩子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跳伞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孩子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

④让孩子想象。让孩子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⑤解除后顾之忧。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⑥激一激孩子。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3、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孩子失败的时候也要对他赏识吗?有些父母可能不解。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这件武器,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

①不要讳言孩子的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同时,也不能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让孩子正面自己的失败,这是第一课,也是很重要的一课。父母不妨多与孩子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逸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②让孩子想“我得到了什么”。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比如,陈景润算“1+1=2”,其实要从绝对意义上说,他也没成功,因为他要证明的是“1+2”而不是“1+1”。但是,他离那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说他成功了。

而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比完全不做要好。完全不做就是个零,而只要去做了,哪怕只做到0、01%也比0要大。启发孩子,不要想着那没有得到的99、99%,也要想那0、01%究竟是什么。

③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放松心情,方式当然多种多样,如听音乐、看电影打球、散步等。总之,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

积极地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

有一技之长,就会有一种能力;有了一种能力,就有了一个生存保障,不论在哪里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现代生活中,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别爱好,关键在于家长要善于发现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1、发现孩子的特长

通过不断地观察、比较、尝试,就会发现孩子具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发现孩子对某些领域有兴趣。越早发现孩子的特长,越有利于对这方面潜力的开发。

2、让孩子学一技之长的课程

除了从书本上、研究中获得的学识外,一个人还需要拥有别的东西,那些东西要从实际练习中去获得,需要花时间学,还要有人教。因此家长应让孩子学些能增加一技之长的课程,比如:绘画、乐器、园艺、木工,等等。

3、教育孩子要有长远目标并持之以恒

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致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他的艺术活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应该尽量地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最科学的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

4、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要循序渐进

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时,不要过于性急。过于性急训练,可能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会使他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急于求成的结果会使家长对孩子超负荷训练,而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5、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天赋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是怪孩子,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糊涂虫,但这正是青少年的天性,是最宝贵的品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但是单有天赋,没有一定的环境与教育,不去开发,天赋就不会发展,甚至还有被湮没的可能。爱迪生的天赋险些就被他的老师扼杀。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培养与引导,才能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6、让孩子量力而行

培养特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