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4年级,孩子成长与定型的关键期
10180500000008

第8章 3-4年级,如何培养孩子做语、数、外全能王(2)

上面这个事例值得我们深思:解答数学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为什么高鹤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出两步应用题,而课本上的一步应用题反而不会做了呢?原因就在于课本上的题目一般都是精心编排的精练简洁的书面语言,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语言理解还存在一定问题,从而阻碍了题目的解决。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呢?

(1)发展形象思维

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有抽象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很多孩子都感到应用题困难,鉴于孩子思维发展的形象性特点,克服这种困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数与形的结合,有计划地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上1-2年级的时候,我们都利用具体实物让孩子解答应用题,也就是通过具体或半具体的实物帮助解题,不仅可以激发并维持他们解题的兴趣,还能够保留和应用数学的概念,一举两得。然而在孩子上了3-4年级以后,就可以让孩子用画图的办法来解决应用题了,尤其是在他们不能在头脑中呈现整个题目的关系,或不能进行运算时,画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了。这样不仅可以清晰地呈现题目中各种数量的关系,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数学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具体地说,就是在练习本上,从中间分开,左边一半用来解答问题,右边一半用来画直观的示意图。他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那么,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

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泰瑞是一个3年级的学生,他遇到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农场里,有5只母牛,2头猪和4只小鸡,请你算算这些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腿。泰瑞在解决这道题时,先在脑子里思考了一下这些动物的样子,然后他画了一个草图来数这些动物的腿,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年级的学生乔米遇到了“难题”:服装厂新进了900米布,要用来做孩子和成人服装,做孩子服装每件2米,做了200件,剩下的布全部用来做成人服装,刚好做了100件,那么成人服装每件需要多少米?乔米百思不得其解成人服装与孩子服装的关系,后来妈妈教他用线段来表示整道题的意思。他一下就明白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并很快求出答案。

最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按题意画一些实物帮助解题,随着其抽象思维的发展,可以借助线段图或其他图形呈现题意。在画线段图的时候,要力求准确简明,以便观察思考,其实画图的过程,就是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过程,也正是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专业用语

数学题具有广泛的题材内容,并用精练的文字表达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一道应用题可能要比一篇语文课文还要难,尤其对于那些语言思维能力差、学习思维有困难的孩子,在掌握具体数学术语及其他生活用语时更容易出现困难。因此,在帮助孩子理解题意的时候要非常重视对题目中词语的理解,这可能是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

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高达是一个4年级的学生,一天,老师拿出一张画有4棵果树的图片给她看,问她一半是多少。她回答说:“您的意思是不是这样把它们砍下来?”然后,她就在4棵树的中间画了一条线把它们分成两半。可见高达在关键词“一半”的解释上还需要帮助,才能正确解题。

对于专有名词,家长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常识介绍给孩子,使孩子熟悉相关的术语,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逐步积累这些方面的经验。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用专业术语造句,可以为孩子分门别类地制作术语卡片,另外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算式,让他们自己编应用题,尽量鼓励孩子编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如果一开始孩子编应用题有困难,家长可以先给他举几个例子,譬如可以把题目的框架搭好,然后让他选择正确的用语。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熟悉应用题的模式以及应用题常用的语言词汇。

①名词术语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有决定性作用。例如,表示名词数量关系的术语:一共、共有、还剩、同样多、相差、平均、几倍、增加、增加到、缩小、减少等,反映工业生产方面的名词术语:亩产量、月产量、平均产量、增产、超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播种面积等,反映银行金融方面的术语:本金、利息、利息率等。

②代词

正确理解代词所表示的含义,也属于理解题意之列。例如:“哥哥采集树种6斤,他的两个弟弟各采集到4斤,他们一共采集到树种多少斤?”这道题目中的“他”是指哥哥,“他们”指哥哥和两个弟弟,另外,题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各”表示分别的意思。

③副词

在应用题中经常用到副词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对理解题意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两个村挖水渠,先由第一村以每天160米的进度开挖,2天后,第二村也参加了工作,第二村每天挖190米,他们再挖7天就能完成了,求这条水渠的总长。”解答这道题,必须正确理解副词“先、后、再”的意思,才能弄清楚事情发展的经过,而题目中“他们”这个代词又表示了后7天的工作是由两个村共同完成的。

④种属概念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对于种属概念的理解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商店运来150斤桔子,桔子比梨多100斤,一共运来水果多少斤?”对于这道题,如果孩子不理解桔子、梨都属于水果,那么看到条件中没有出现“水果”,而在问题中却要求“一共运来水果多少斤?”就会不知所措。应用题中涉及的种属关系比较多,比如:大米、小麦——粮食;毛笔、铅笔盒——文具;鸡、鸭、鹅——家禽;镰刀、铁锹——农具等。

⑤常识性概念

应用题中出现的常识性词语,也有可能成为孩子解决应用题的拦路虎。例如:“李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钟听到雷声,已知雷声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距离李明有多远?”解答这道题必须懂得光速和声速的简单常识。还有些题目中会涉及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个煤矿原计划上半年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题中“上半年”即表示6个月的意思,不懂这个常识,解题就会发生困难。

(3)提高阅读能力

读题是理解题意的第一步,在帮助孩子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比如先要求孩子逐字逐句地读,力求准确,不加字漏字,然后要求其连贯地读,进而带有表情地读,关键词语加重语气读。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题意,也可以在题目中画上各种各样的符号,譬如:用“//”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开,用“_”把已知条件断开,用“.”表示关键词语等。最后可以帮助孩子复述题目的意思,可以变动字词,也不必说出具体的数字,但题目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

3-4年级,怎样辅导孩子学好语文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们培养思维能力的工具,所以它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目的。

学习语文除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交流之外,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和思考能力,而语文学得好坏,势必也关乎着孩子的自身文化修养高低和孩子学业的成败。

由于3-4年级,是孩子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期,所以无论孩子从心理发展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在这个阶段语文学习的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这和3-4年级,也就是10岁左右孩子的思维特点相适应。

细心的家长们会发现,孩子在1-2年级时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升入3-4年级以后成绩明显下降。一般来说,1-2年级孩子的语文测验成绩大多在90分以上,满分的情况也很常见,但是到了3-4年级,孩子的成绩一下子降到了70多分,甚至还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3-4年级孩子语文成绩和1-2年级时相比相差这么大呢?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上了小学3-4年级以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在1-2年级的时候,孩子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测验时以字、句、词的考核为主,考查的是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只要学生能够记住平时学习的字词,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孩子上了3年级以后,不管是语文知识的深度,还是学习内容的广度,都高于1-2年级,可以说其学习的难度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知道3-4年级的语文考核内容主要是以段落为主,考试除了测验孩子掌握字、词、句的情况以外,还要考查孩子读懂词句的能力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因为这样,一些语文综合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其语文成绩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

另一个方面是汉字的笔画繁多、字形复杂,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太多,十分容易让人张冠李戴。当孩子步入3-4年级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写作能力要求的提高,会导致他们在造句、答题、写作文时,错别字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说这是孩子语文成绩迅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3-4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想办法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之后,孩子的语文成绩才有可能提高。比如家长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认一些字词,给孩子将一些生词生字的含义以及趣味知识,面对孩子的进步要多表扬,肯定孩子的努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快乐,这样孩子对字词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慢慢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升。语文这一学科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点滴修正,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弱,我们就应该强化孩子的表达能力,如果孩子的写作能力弱,我们就应该注重孩子的写作能力……当然了,家长们也要重视孩子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下面为大家简单说一下,在3-4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督促孩子的几个方面。

方法一:怎样预习课文

有不少3-4年级孩子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叶圣陶老爷爷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了。

方法二:怎样辨析同义词

同义词包括近义词。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还有其他的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5)从指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如“讨饭”与“乞丐”;口头语与书面语,如“爸爸”与“父亲”;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水门汀”和“水泥”;常用语和专门术语,如“盐”和“氯化钠”等几方面进行辨析。

方法三:怎样找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4)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如:

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

这是一件新鲜事。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

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