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刘邦驰文集
10180000000001

第1章 财政基础理论(1)

一、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的卓越贡献

毛泽东同志的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财政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出发,对我国各个革命时期的财政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作了最完备、最系统的指示,它以独创性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经济学说,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毛泽东同志众多的财政经济著述中,究竟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呢?根据个人学习的粗浅体会,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财政与政治的关系

财政是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的,从来就是维护和巩固国家机器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结合我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提出财政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就在于财政政策必须体现党的阶级路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党的政治经济任务服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财政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学说。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指出:“苏维埃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保证革命战争的给养与供给,保证苏维埃一切革命费用的支出。”“苏维埃的财政政策,建筑于阶级的与革命的原则之上。”毛泽东同志这些精辟论述,正确地解决了财政同无产阶级革命、财政同党的政治经济任务的关系,为党制定财政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们党从各个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具体情况出发,确立了一整套正确的财政政策。比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制定了重担归于剥削者,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把主要财政负担放在剥削阶级身上的财政政策,解决了工农革命政府筹款、筹粮问题,满足了革命战争的需要,取得了多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的指导下,党制定了有钱出钱、合理负担,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汉奸财产的财政政策,为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作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坚持粉碎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根据这一中心任务,党制定了减租减息和进一步贯彻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得到实益,另一方面地主富农多出钱,把打击对象只局限于政治上坚决反对我党我军的重要反革命分子,既保证了解放战争和几百万军政人员的物质需要,又联合或中立了一切可以联合或中立的社会力量,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关于财政政策的独创性见解,不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没有失去它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就是在继承新民主主义时期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二、关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实质上是分配与生产的关系,它是财政理论研究和财政实践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政工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马克思说过:“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原理,深刻地研究和分析了财政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理论。认为:“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是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离开发展经济,不注意动员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单纯在财政收支问题上打主意的思想,并且强调指出,忘记发展经济,忘记开辟财源,而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观点是保守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我国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把生产和流通搞活,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财政工作只有以此为出发点和归缩,才能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决定财政,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并不意味着财政完全被动地从属于生产,消极地反映经济。恰恰相反,财政也有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反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分配并不仅仅是生产和交换的消极的产物,反过来又同样地影响生产和交换。”例如国家建设规模大小,主要决定于我们可能积累多少资金和如何分配资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民经济出现的两次大折腾,都同财政投资分配不合理有关;而两次国民经济的调整,各部门重大比例关系的矫正,都是通过端正财政投资分配方向逐步实现的。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中,前十年经济发展速度之所以不可能很快,主要就是受到国家财力不足的制约。又如反映经济规律客观要求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违反经济规律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显然,把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决定财政的理论,简单理解为谁决定谁,谁依附谁,把问题绝对化的观点,是不符合财政与经济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的。

毛泽东同志这么明确地提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财政经济学说发展史上还是第—次,从而把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关于财政收入

马克思主义者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个地方的群众的真正解放,不是这些群众自己进行独立、英勇、自觉斗争的结果。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长远方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筹集资金,是我国财政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财政收入应当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他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这是我们能够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使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唯一出路。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把依靠自己力量为基点进一步概括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就是我们的路线。”(转引自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1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同志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点提高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论述,最后规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这在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财政收入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决不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拒绝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外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集团。”只要不跗带政治条件,平等互利,国际上一切有利于我国四化建设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物力和财力,我们都要利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五十年代初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就适当地利用了一部分外资,增强了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那种夜郎自大、万事不求人的思想和与世隔绝的锁国主义观点,同自力更生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同样是错误的。

四、关于财政支出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关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的原理运用到分配领域,提出财政支出必须贯彻节约的方针,讲求经济效益。这是毛泽东同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节省时间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讲求节约,容易被人理解;而分配领域的节约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毛泽东同志从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出发,全面系统地提出增产节约并重,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思想,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把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规定为我们会计制度的原则。1946年,毛泽东同志再次提出:“生产和节约并重等项原则,仍是解决财经问题的适当的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更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他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浪费,提到了国家富强之道的战略地位。可见,节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是一切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原则,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厦能否建成的头等大事,而对财政工作来说,尤为重要。实践一再证明,财政支出认真贯彻执行节约方针,就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使财政工作出现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五、关于财政管理体制

毛泽东同志依据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民主集中制原理、结合革命实践,给我们党和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作过许多独创性的论述,为在不同时期正确处理上下级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在革命战争时期鉴于革命根据地政权大多是处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而又是游击战的农村环境,地广人稀,战争频繁,交通不便,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分散。毛泽东同志强调财政管理必须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以加强政策原则上、工作内容上的中央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检查,消除各自为政,破坏党的方针政策等恶劣现象;同时又放手让各地红色政权自力更生地发展生产,允许地方党的和军队的领导机关保持着很大的自治权,就地解决自身的需要,正确处理了财政分配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随后,毛泽东同志又说,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但又要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就是遵照毛泽东同志的上述思想,在总结民主革命阶段财政管理体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原则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正确贯彻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和各主管部门财政分配关系的准则,有利于把集中领导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把中央的力量同地方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同群众的力量充分地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建设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都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实现的。毛泽东同志关于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经典性论述,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将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的指导思想。

六、关于财政工作方法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毛泽东同志极端重视财政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教导我们想问题从群众出发而又以群众为归宿,那就什么都好办。毛泽东同志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不注意把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而只注意组织财政机关、供给机关、贸易机关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经济工作看作是一个广大的运动,一个广大的战线,而只看作是一个用以补救财政不足的临时手段。这就是另外一种方针,这就是错误的方针。”他严厉批评了财政经济工作中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注意组织人民群众的广大劳动力,去开展群众生产运动,只片面地注意少数政府人员忙于收粮收税弄钱弄饭的错误观点。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人民财政。财政上的一收一支都包含着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只有把财政工作置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充分调动千百万劳动者的积极性,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显然,离开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要发挥财政应有的职能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毛泽东同志关于财政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学说,正确地解决了我国财政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财政工作规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的财政经济理论是指引我国财政工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针和思想武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坚持毛泽东同志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他的财政经济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财政工作实践,研究四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财政工作在促进国民经济全面高涨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