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10178400000008

第8章 维京海盗消亡的货币迷踪

一个古老的“储钱罐”,揭开了一段隐秘的金融史。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残暴民族,却对货币和金融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2007年冬天,专门探宝的大卫·惠兰和安德鲁·惠兰父子,在英国约克郡哈罗盖特发现了一个古代罐子。罐子已经有千年历史,里面储藏了617枚银币,及一个实心的黄金臂环,还有许多银制饰物和没有打造成形的银块。经过考证,这些财富属于一个维京人的首领,不知出于何种缘故,他将财富深藏于此。如今历史学家们对于流传已久的维京海盗和维京人有了更加确切的了解。英国文化大臣霍奇说:“这种发现对我们的历史而言是无价之宝。”英国此前只发现过一次维京海盗宝藏,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发现也不过六七次。因此,这罐宝物便成为大英博物馆重要的馆藏品。我们也因此有机会了解,银币是如何揭示一个民族的兴亡与演变的。

史书上记载的维京人(Vikings)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即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人以游牧和渔业为生,拥有当时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维京人从6世纪以来就通过波罗的海不断向欧洲大陆和俄罗斯进逼,从事海上贸易活动。不过,从8世纪起,贸易就演变为商业掠夺和袭击。维京人不断突袭欧洲各国城市和宗教场所,掠夺财富,捕捉俘虏作为奴隶,甚至长期占领土地和城镇。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支维京人队伍沿着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进,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大不列颠岛,并且还向西欧进行了侵扰。英语中的“维京”(Vikings)一词便带有掠夺、杀戮等意思。

维京人都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他们用橡木制造船身和船桨,用松木制造的桅杆可以在大风中适度地弯曲。维京人总是先用整条原木加工成龙骨,以保证强度。弯曲的船头和船尾单独加工,然后用铁钉固定到龙骨的两端。在龙骨上架好横梁之后,就完成了整条船的轮廓。沿着轮廓在船的两侧铺上蒙板。这样,轮廓上的整条木板层层相揳,上面一层刚好能覆盖住下面一层的边缘。在最上层的蒙板上开凿出若干小孔,5米长的木桨就能从孔中伸出。最后再铺上地板,架上桅杆,在桅杆顶上装上金属制的风向标。橹则安装在船体后部的右侧。船帆的两侧都挂上麻绳编制的网,防止船帆在强风中被撕裂。这样制造出来的船,全长20米左右,是维京人最常用的船。这种“龙头船”分量轻、船身狭窄、吃水浅,足以保证在欧洲的所有航道中快速行动。相比较,别国的船,设计很笨重,去不了远海。

维京人又极为擅长战斗,他们从孩童时代起就开始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马术、划船、游泳,尤以摔跤为重点,哪怕是冬天躲在屋里玩阿拉伯传来的棋盘游戏,也总是围绕着攻守技巧。维京人数量相对较少,于是战斗中多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取得胜利。战斗中他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狂热,从不畏死,让人谈之色变,被称为“狂战士”。

由于维京人行动快速,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和可以谈判的首领,加之掠夺的广泛和杀戮的残酷,欧洲各国深受其害,当时的大都市基辅、汉堡、巴黎、巴格达、君士坦丁堡以及英国所有城市都曾被洗劫过。8—11世纪被称为维京海盗的时代,至今仍在历史和传媒中不断被渲染和神化。加勒比海盗和库克船长的故事也都有维京海盗的影子。

不过,在横行霸道了3个世纪后,维京人陆续安顿下来,慢慢消失在欧罗巴大陆的版图上。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版本描述维京海盗的去处:或者被英国国王镇压而臣服,或者被法国文化折服而同化,或者被基督教文明感化而放下屠刀,或者是发现了农业和商业文明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而转型。所有不同角度都有自己的逻辑和历史依据。

让我们看看熟悉金融的历史学者如何从银币中揭示维京海盗之谜吧。在确定这罐宝藏属于一个离开的维京首领之后,学者们开始专注于银币的来源。当时英国的东北部被维京人占领,西南部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天下。罐中银币的大部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发行的,那些银条、银块也被维京人用作货币。

令人惊奇的是罐中居然有撒马尔罕、阿富汗和巴格达三个地区的银币。维京人的足迹遍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里海、俄罗斯大陆、阿拉伯地区,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全球贸易和货币已经发展到了何种便利和快捷的阶段。如此广袤的区域,各种货币交易都能积聚在这个海盗的罐中。

考古学家从北欧的墓葬群中找到了不少别的地区的产品与钱币。不过,看得出来他们更加喜欢白银,商人随身带着天平,用银块充当砝码。石刻与传说记载了他们的旅行:860年,沿着伏尔加河顺流而下的维京人来到了俄罗斯。他们同当地的斯拉夫人做交易,从诺夫哥罗德南下,沿河来到波尔加,用奴隶换取蜂蜜和毛皮;再顺着伏尔加河进入里海,换乘骆驼,一直来到巴格达,交易丝绸和香料。

据考证,维京人的另一条贸易路线是沿着第聂伯河到达基辅,进黑海,到达盛产葡萄酒、丝绸的伊斯坦布尔,出售精美的珠宝首饰。

根据维京人的贸易路径和货币积累,可以推知当时被维京人占领的俄罗斯的基辅是重要的中转城市,来自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的货物经过基辅和波罗的海到达北欧。从银币的多样和磨损可以看出,这个贸易不是直接的,而是不断接力的结果。

罐藏的银币中有几枚是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阿瑟尔斯坦(Athestan,923—939)制造的,年份是927年。正是这个国王最终打败了维京人,统一了英格兰岛,使得分裂了几百年的英格兰终于成为一个国家,从而得到其后历届英国国王的尊重。

另外几枚银币上,圣徒彼得手中的剑被改成了锤子,这是维京人信奉的挪威教的标志。由此可以看出,维京人正处于宗教皈依的过程中,但顽固地保留着历史。从这个罐子保存得如此完好这个情况上也可以推测出,这个维京首领只是打算暂时离开信奉基督教的约克郡而已。

一部分维京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他们基本迁徙到德国、奥地利一带,与古日耳曼人融合。一部分维京人被法国国王用土地和爵位收买变成诺曼底公国居民。另一部分维京人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建立起俄罗斯公国。当然,今天的无数英格兰人也是维京人的后代。甚至历史学者还指出,远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维京人已经访问并占领过这个新大陆。维京人已经是一个消失在欧罗巴大陆的民族,但维京海盗却始终是现代文明的梦魇。

关于维京海盗的故事和传说还有很多,其中许多流传很久,被大家熟知。但笔者最关注的是,如同任何一个人类族群一样,货币成为维京人贸易和储藏财富的工具,它们是如何帮助维京人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成为日耳曼人、诺曼底人、英格兰人和俄罗斯人的一部分,并进入农耕社会安居乐业的,又是如何帮助维京人在近代历史上扮演发现新大陆和殖民者的角色的。显然,货币和金融体系对一个活跃了几百年又融合于欧罗巴的民族的文明历史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可惜的是,我们的现代史和人类文化对金融这样的制度演化远远不够重视,没有像科学进步、技术发明、政治体制和语言学等一样进行系统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维京人一样具有迁徙意识的族群,如曾远征欧洲的蒙古民族、今天的吉卜赛人等,都是没有多少金融制度安排的族群。当年的蒙古人占领中原地区直接照搬了宋朝先进的货币制度,而且赋予其更多的掠夺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不过,同样是在全球迁徙的犹太民族,则最终建立了令所有民族望尘莫及的金融帝国,这真是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