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美银行的较量: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比较
10177300000008

第8章 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总体比较(1)

第一节中美银行总体竞争力比较

中国和美国都是银行体系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即部分银行占据了银行体系大部分的资产和利润比例。本章选取了两国主要银行的年报,以分析两国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总体差别。所选取的银行不论资产规模还是经营业绩,都足以代表两国银行业的先进水平。因此,以这几家银行为代表所得到的两国行业性数据,能够客观反映两国银行经营的差异。由于金融混业发展导致银行概念的模糊,本书所述银行包括银行控股公司。

银行竞争力指银行在特定市场条件下,通过设计和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获取更多财富的能力。竞争力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显性竞争力,即指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情况,由一个时间横截面的一系列指标集合组成,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经营和获利能力、资产充足率等财务指标;第二、隐形竞争力,可以理解为软实力,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机制体制和公司治理等。从长远来看,软实力是决定一个银行长远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一方面因为其较为难以衡量,不适用于做横向比较,另一方面因为研究的是固定时间点上的竞争力,而显性竞争力就是软实力的间接体现,因此,本章实证分析仅限于中美银行显性竞争力的财务数据比较,以求能够对当前中美两国主要银行的竞争力以及由此反映的中美两国银行经营管理的差别做深入的探讨。

(一)代表银行的选取

由于政策性银行承担了较多的政策性银行业务,因此不体现市场化条件下我国银行经营管理的特征。本章选取的我国银行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所提取年报均为A股年报。

美国大型银行基本都为集团控股,例如摩根大通银行下属分支包括大通曼哈顿银行、JP摩根和华盛顿互助储蓄等,各子公司独立性很强,经营范围超出传统商业银行范畴。在美联储对美国国内商业银行排名的名单上,可以看到不同集团控股公司的子公司的单独排名,从而排除了集团控股公司项下投行等分支的参与。这里我们参照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做法,只提取美国大型银行集团控股母公司的数据,因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各商业银行也在逐步拓展自己的投行、信托和保险等业务。最后选取的美国银行为,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以及匹兹堡国民银行,无论经营环境如何变幻,这六家银行基本都在美国前十大银行之列。

(二)主要比较指标的选取

1.规模指标:要比较银行竞争力,首先就要比较银行的规模,例如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全球银行排名,所选用主要标准即为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数额。规模体现的是一家银行在量上的积累,毫无疑问,规模大的银行在规模经济、全球布局和业务开展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2.质量指标:银行业经营管理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真正具有高竞争力的银行,必然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和高盈利性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选取关键财务数据,集中表现各抽样银行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以体现其竞争力。第一、安全性/风险性指标: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第二、流动性的指标:存贷比例(存款/贷款);第三、盈利能力指标:表示银行费用控制能力。

(三)数据对比及分析

1.规模指标分析: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曾经是令国内银行业高山仰止的金融泰斗,但如今,经过股份制改革后的中国银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能与他们相比肩,同时一级资本也正在向国外先进银行靠拢。

2.盈利指标分析:国内经济金融水平一片向好以及国外陷入金融危机谷底的反差,让国内几大行在盈利指标上全面超越美国同行。国内银行业基本维持ROE 20%左右,ROA 1%左右,而美国所列各行则参差不齐,美洲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值。

3.效率指标:资产利用率为营业总收入除以总资产,可用于说明银行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能力,营业费用率为利息支出加上非利息支出除以营业总收入,可用于说明银行控制费用以取得净收益的能力。由上表可知美国银行业的效率要高于中国银行业。另外,美国银行一般总费用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及福利。如果使用(总费用-职工费用)/营业总收入来衡量效率,那么美国银行业的效率更要大大高于中国银行业。例如,美洲银行该比例为30.29%,摩根大通银行为32.2%,富国银行则仅为27.28%,而工商银行该比例则高达57.87%,中国银行为51.22%。

4.安全指标:可以明显看出,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美国银行,股权成数高于美国同行,但不良贷款比率则要低于美国银行。

5.流动指标:本文流动性指标方面仅选取了存贷比率,中国所选银行的存贷比例明显要低于美国银行。

综上,从总体性的指标来看,中国银行业目前在规模方面迅速接近美国银行,盈利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全面超越,但其他各方面则全部落后于美国银行,可见总体上看,中国银行在竞争力上与美国银行还有差距。未来中国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经营效率和流动性的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业要注意提高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

第二节中美银行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

尽管通过迅速发展,中国银行业在规模收益等方面快速崛起,但这仅仅是总体分析,接下来将关注结构分析,通过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可以清晰反映中美两国银行业经营方式的差异。中美两国的银行选取均为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银行。

(一)中美银行资产结构类型比较

工商银行:在工商银行的资产中,位列前三位的资产分别为,第一、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66233亿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为49.21%,第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为23127亿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为17.18%,第三、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总额为22830亿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为16.96%,以上三类资产共计占比83.35%。

建设银行:在建设银行的资产中,位列前三位的资产类别分别为,第一、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55377亿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为52.94%,第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总额为16231亿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为15.52%,第三、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为10393亿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为9.9%,以上三类资产共计占比78.36%。

摩根大通:在摩根大通的总资产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第一、贷款,总额为6606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为31.20%;第二、交易性资产(trading asset),包括如债务和权益性工具(Debt and equity instruments),总额为4898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为23.13%;第三、证劵,总额为3163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为14.94%。

美洲银行:在美洲银行的总资产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第一、贷款,总额为8986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为39.68%;第二、债券类资产,总额为3381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为14.93%;第三、证劵,总额为2096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为9.3%。

通观中美两国银行报表,可以发现,美国银行,尤其是排名前几位的大型银行,其资产结构较为多元化,贷款比重占比较低,证券等资产则占有一定的比例,反观中国银行,一般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达到或超过50%,资产类型较为单一和集中。

(二)中美银行收入结构比较

工商银行:其收入可分为三个部分,利息净收入3037亿元人民币,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28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33亿元,可见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占比达到79.96%。在工商银行在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中,结算清算191.6亿元,投资银行155.6亿元,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148.58亿元。

中国银行:其利息收入1940亿元人民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45亿元人民币,其他收入284亿元,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06%。

美洲银行:其利息净收入共计527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为47.35%,投资、投行及交易收入共计352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为31.63%,卡收入81亿元,占比7.3%,服务费用收入8.4%。

摩根大通:利息净收入510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为49.66%,其他非利息收入中,投资银行费用收入、资本交易、资产管理、证券收益等均占较大比例。

综上,中国所取代表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均较高,而美国的大型银行收入类型较为多样,投资收入、费用及佣金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收入结构不同,其实根本上反映出了中美两国银行之间在资产定价能力、盈利能力和受管制程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净利息收入,一部分是非利息收人。其中净利息收人是由三部分支撑的:一是存贷差收入,二是存放同业利息收入,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收入,二是投资收入,三是其他非利息收入。

美国主要银行业务的多元化成就了其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使得其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非利息收入地位重要,资产规模效应明显。西方银行业,银行资产规模与非利息收入获取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规模大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大,而规模小的银行利息收入比重较大,仍然占据收入贡献的主要地位。其次,非利息收入项目多元化。大体上分为四大类:一是信托业务收入,二是存款账户服务收入,三是交易账户损益,主要是银行通过现金工具和表外衍生合约包括利率、汇率、资产证券等其他交易的盈亏,四是附加非利息收入,由于涵盖了投行收入、风险投资收入、资产服务收入、证券化资产交易、保险业务收入、资产销售盈亏等各项收入,因此广泛的业务空间范围成就了其在商业银行非利息收人中的重要地位。

(三)中美银行贷款结构比较

基于贷款在中国银行的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也可以选取代表银行比较中美银行在贷款结构方面的区别。

工商银行:其2010年末公司类贷款余额43777亿元人民币,占总贷款余额比例为69.08%,票据贴现2008亿元人民币,个人贷款14527亿元人民币,境外贷款及其他合计3060亿元人民币。

中国银行:公司贷款26241亿元人民币,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为67.37%。个人贷款11221亿元人民币,票据贴现1488亿元人民币。

美洲银行:家庭类贷款共计4091亿美元,信用卡和其他消费者贷款2344亿美元,公司贷款2937亿美元,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仅为31.34%,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小企业贷款。

花旗银行:个人贷款共计4576亿美元,占总贷款的比例为70.43%,公司贷款共计1921亿美元,占总贷款比例为29.57%。

总体上看,中国的银行公司类贷款占绝大多数,而美国银行则是个人和家庭贷款占贷款的绝大部分比例。正如收入结构分析所说,由于直接融资市场和工具的发达,美国公司的融资渠道较为多样,因此,商业银行的公司类贷款并不成为其主要贷款组成。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中产阶层众多,该部分人群收入较好,文化程度高,重视信用记录以及偏好超前和透支消费,因此,美国个人贷款占比要远远高于公司贷款。中国方面,由于直接融资市场和工具的发展阶段决定,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商业银行,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源头营销和规模效应也决定了其偏好公司类贷款,因此公司贷款在总贷款中占绝对多数。个人贷款方面,中国中产阶层尚未成规模,居民的消费观念保守,储蓄和积累偏好强烈,因此个人贷款目前尚非银行贷款主流。但是也应该看到,尽管中国银行的这种贷款结构短期类难以改变,但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以及中产阶层规模的成型,以及银行同业之间对于优质公司贷款的争夺所导致的营销费用和定价能力下降,个人贷款的占比预计将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四)中美银行区域结构比较

以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海外分行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2010年末,在中国内资产总额8520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78.54%,内地实现利润858亿元,占总利润的78.24%。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资产总额1780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为16.41%,实现净利润211亿元,其他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为547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05%,实现利润27亿元,非中华区利润占比仅为2.46%。中国其他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则远低于中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