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0175800000006

第6章 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已有研究与研究定位(3)

刘轶群、张志宏在《基于行业需求的医药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阐述,为了树立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分析医药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需求,探讨了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符合医药行业发展和高职教育特点的医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充分就业。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中,廖浩分析了医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实际从强化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理念、激发医学生创业激情、打造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拓宽医疗创业教育思路、搭建医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德育、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成为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郝建军指出,思想教育仅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与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教学相处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医学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把医学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其将来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放,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既教书,又育人”。同时,他还指出了较为系统的操作方法:结合我国医学发展史和国情,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结合护理事业发展历史和临床护理展望,激发学生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医疗需求实际进行热爱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融入专业课考核评价体系;以身作则,严谨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引用医德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医德责任感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朱扶蓉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途径探析》中,从医药卫生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近年来卫生职业院校生源情况,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转变、专业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更新、考试模式改革等途径对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析,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模式。

也有关注成人教育的,从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函授教学、开展结构调整、进行深层次改革等方面着手,为提升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而服务。

七是相关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王斐等在《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学教育》中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医学教育,为边区培养了大量的医药技术人才和医务工作者,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推动边区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中、高等医校的教育和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当时边区的医药卫生教育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区各医校在教学活动中都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了常规的医学理论教学外,都安排有临床实习活动。第二,教育与边区生产相结合。边区医校都把生产劳动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与教学结合的锻炼学生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第三,学员自学与教员指导相结合。由于各医校的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员也是兼职的,因而边区医校都将学员自学与教师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学员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员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加以再指导。教员抱着边学边教的态度,以启发式为主,辅之以说明式,在教学中不断寻求上进,以形成教学双方打成一片的作风。

金其林、王定妹在《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与思考》中从多方面借鉴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经验,提出我国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对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我国国情,研究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及适应医学模式转化为重点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以社会医学为载体的社会医学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加强预防、康复、保健及社区教育,以“问题为中心,实践为手段,社区为基础”的实践课程教育培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社区工作、团队协作、社会活动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基础教学向临床教学过程延伸,锻炼和培养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基础前沿科学的能力;临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安排在一个循序渐进、自然深化的教程中,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以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又通过临床实践巩固、深化理论知识,解决临床与基础相脱离的倾向;扩大课程选择性,多开、开好选修课和讲座,展示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提高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改革考试形式,使其内容和方法上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认知、精神运动、情感三个领域的状态水平,并使考试对教育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二是在制订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对卫生人才培养作结构性调整。具体来说,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培养具有适应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的高层次全科医生和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他们具备五个方面的技能,即能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提供治疗、预防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能从伦理学、费用效果和对病人的最终利益去考虑新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需要,能同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同时通过发展护理教育来调整我国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低和医护比例不科学等现状,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和目标的实现。第二层次是培养专科方面的一流专家,通过研究生教育和住院(主治)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现出医学科学的综合与分化两大发展趋势。第三层次是培养医学高级管理人才。

(二)已有研究评价

就研究内容而言,已有研究对医疗卫生关注很多,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的关注较少;关注高等教育的较多,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较少;其中,对于卫生教育的研究,更多是从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角度展开的公共教育,而从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则关注不够。医药卫生领域,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更需要教育的研究和改革。

就研究角度而言,已有研究多是从教育学单一的角度展开,关注医药卫生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问题。也有从社会发展需求的分析,从行业医疗体制改革角度对教育影响的分析,从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分析,从区域资源配置的角度谈其均衡性发展的研究,但大多是从他学科的视角关注其某一方面的问题,缺乏整合性的思考。鉴于此,本研究中将有机整合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分析,从多元的视角来透析其发展,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准确把握其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

二、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研究定位

基于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纵向时间和横向生态境遇,基于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经验和缺陷不足,确定本研究的自身定位,以指导后边内容的展开,也作为学术史的一种继承和延续。其定位主要从价值定位、方法定位和内容定位几个方面展开。

(一)研究价值定位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接近或一致。研究的价值定位是指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追求的目标和宗旨。就理论层面而言,本研究的价值定位在于:通过医药卫生类中职发教育展的理论,探讨并归纳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规律;就实践层面而言,本研究的价值定位在于,通过医药卫生类中职学校发展各个方面现实问题的系统研究,为医药卫生类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实践提供指导。

(二)研究视角定位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试图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去透析医药卫生类中职学校在社会发展需求、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教育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等方面的多元化宏观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照目前的发展现状,从发展定位和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层次衔接和普职融通等方面逐一展开。多学科视角的关注,更加丰富研究的内涵和价值。社会学更多着眼于发展的公平取向,经济学更多着眼于发展的效益取向,而教育学视角则更多着眼于发展的人文取向。多元视角的叠加,使得研究本身更加厚实、饱满。

(三)研究内容定位

基于研究价值内涵式发展的定位和研究多元化视角的定位,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沿着由宏观需求分析到微观领域发展的深度关注。从外部的需求导引和内部的发展动力,合二为一,相互照应,达成外部内部的一致,达成宏观微观的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