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10165000000006

第6章 总论(5)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需求特征分析

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在不同的区域甚至是同一区域的农村,金融需求也呈现多层次性,企业与农户之间、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生产模式不同的农户之间,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农村金融需求概括为农村发展需求、农户需求及企业需求。农村发展需求侧重于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社会文明的提高等综合层面,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农村社会发展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限于研究篇幅所限,本文更侧重于对微观主体农户及企业的金融需求分析,对农村发展需求分析不继续深入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及其对农村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从理论研究来看,新农村建设一直未有一准确定义,但大概可以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运动(国外)+新乡村建设(国内)+N个基层经验(地方)”(温铁军,2006)。因此我们拟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及其对农村经济金融的影响。

从我国乡村运动的历史及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来看,农村的建设依赖于以下几条成功经验:一是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依据市场选择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逐渐实现资本的集约化与农民收入的非农业化;二是必须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及龙头企业的作用;三是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资金引导作用,吸引各类资本的有效介入;四是必须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的文化水平教育。

从党和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来看,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来看,土地资源的稀缺、二元经济结构和小农经济制度是其运行现实基础,而农业的现代化则是其发展方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两个关键问题:(1)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参与主动性,合理选择项目,解决农民到什么地方去的问题。首先,在项目的选择方面,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业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因此必须逐步缩小农民农业收入的比重,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改善农民的就业问题;其次,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在改善农村生活状态的同时提高农村企业的加工水平;最后,要充分利用龙头企业与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实现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2)充分调配社会资源,利用金融规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即解决资金的来源与利用效率问题。首先,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充分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及城市资本的介入;其次,必须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金融资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后,政府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从二者关系来看,项目的合理选择是资金进入的前提与基础,而资金的介入是推进项目运作的关键保障,二者相辅相成,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金融两个层面的关键要素。

(二)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分析——基于梓潼案例的调研

众多农村金融文献的研究,无论是谈及宏观的社会变迁、制度结构、农村经济增长还是微观具体的金融交易、民间借贷等内容都离不开对农户的研究。深刻的了解和诠释农户的性质、行为及其制度环境、分析农户的现实及潜在金融需求成为我们研究农村金融制度与改革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梓潼县农户金融需求一般意义上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农户资金需求较为普遍。生产性需求仍然是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方面,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及由此带来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农户贷款的生活性需求正变得愈加重要。

第二,收入等级越高的农户,其远离农业生产的程度越高,同时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大。这与我国小农经济生产特点和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情况相符合。

第三,在现阶段,农户借贷构成中,生活性借款比重较大,一方面说明农户现金购买力过低,生活压力过大,农户的整体生活成本是很高的;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生产经营性借款市场狭窄,或者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第四,就农户贷款情况来看,收入水平和其贷款规模的大小是呈正向关系的,收入等级越低,贷款额越低,收入等级越高,贷款额也越高。收入等级越高并越向非农业户发展的农户,其贷款基本用于生产经营,而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其贷款用于生活支出的比例较高。

第五,无论是存款特征还是贷款规模和贷款结构,不同经营类型农户间的分化非常明显,表明今后农村资金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会越发突出。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户的户型也从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向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户转变。同时储蓄的目的从养老防老以及子女教育逐步向建房等生活支出转变,这也是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的表现。储蓄的时间在低收入组表现出一定的季节规律性,而后非季节性的特征表现得越加明显,随着户型的转变零散时间存取成为更为普遍的情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则随着收入的提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汇兑业务,咨询服务等一些新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企业金融需求特征分析

农村企业主体是民营中小企业,按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来看,农村企业基本上都属于小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占据绝对比例。从农村企业的行业来看,它们大多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以及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材行业等。农村企业与城市企业不一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以及财务制度的不成熟。

农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村企业的资金需求从总体上来看,资金需求缺口较大,资金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其中,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资金充足,资金需求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规模以下企业的资金严重缺乏,他们的资金需求规模不一,多数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集中在十万元到一百万元之间;从需求期限来看,目前企业的借款主要用于满足流动性资金需求,但企业更需要长期发展资金。农村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出季节性特征。农村企业面对的是不成熟的市场,市场波动影响其资金需求变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由于其经营特征的不同而各异。处于启动期的农村小企业产品或项目的前景不明朗,企业本身管理水平低,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启动市场和扩大规模;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的产品开始为市场所接受,销售收入开始增加,并且具有少量的可抵押资产,但风险仍然比较大,因此他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民间借贷以及结合政府担保的商业性信贷,因为有少量可供抵押的资产而风险仍较大,所以会有结合政府担保的商业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贷款需求;处于发育期的龙头企业,产品相对成熟,市场更加广阔,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资产可抵押,他们是农村企业中获得资金比较容易的企业,同时,又是地方政府扶持的对象,因此,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商业性信贷和政策金融,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规模扩张;完整形式的龙头企业由于产品和市场成熟和内部治理完善,因此他们可以获得商业信贷,资金主要用于规模化生产贷款需求,这种形式的企业在农村企业中基本上不存在,农村中的龙头企业大多都是处于发育期的龙头企业。

(四)农业产业化链中的金融需求特征分析

农业关联产业群是一个由市场导向的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群体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各行各业。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它们相互之间又及时传递各种市场信号,并以科技进步成果、市场供求信息和各种物质力量支撑着各个环节的发展。这是一个纵向联系极其紧密、横向联系十分广泛的产业链。配套地发展这个产业链上的产业,是通往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农业关联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在于农户、协会及龙头企业的契约关系,龙头企业一般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户、协会之间形成紧密关系,农业关联产业链中的关键组织为龙头企业及各类中介组织。

当前龙头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一是农业风险问题,由于农业易受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因素制约,国外一般都开办农业保险,成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措施,而我国目前缺乏对农业企业的风险保障机制,给投资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民营资本带来巨大风险。二是融资问题,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可以得到政府金融优惠政策,大多数民营龙头企业难以享受到扶持基金、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等政策。很多企业面对农民收购,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资金支出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但同时,银行需要抵押担保才能提供贷款,而由于大部分企业用地征地少,租赁多,厂房建设无产权证,或者属于个体工商户住房,事实上很难获取贷款。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密切的利益关系,据调查统计,目前大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商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户生产规模过小,而且分散零碎,这使得龙头企业签约成本过高,同时,农民法制意识薄弱,机会主义较为严重,再加上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对农业劳动的监督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成本很高,导致契约履约成本较高。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迫切需要中间协调组织,但从调研来看,协会的功能多局限于信息的交流,协会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体系并不明显。但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各种类型的专业或综合合作组织还应更好地拓展以下功能:一是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关系;代表农户参与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监督;反映企业与农户双方的意见与要求。当前应培养并鼓励农户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并逐渐联合,组建专业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