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个人理财规划
10156700000008

第8章 现金规划(1)

【案例导入4.1】

24岁的小于曾在外企工作,月薪6000元,但花钱没有节制,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金融危机来袭,遭遇公司裁员,从来都没想到会失业的小于失业了,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她为此懊恼不已:“早知道生活会突遇如此变故,我之前就会合理理财,而不是一味消费了。”目前小于刚找到新工作,月薪4000元,每月的花销比以前少了,大概是2000元,还有1000多的积蓄,她想请教专家,积蓄应怎样打理?

小于之前的状况显示出其具有“月光族”的典型特征:日常花销大,原始积累少,消费无节制。伴随着工作的变更以及收入的减少,小于应该尽快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运用科学的理财手段,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坚实的经济保障。

【案例分析】

开支预算:理财的根本,在于有财可理,所以首先必须要聚集财富。对于像小于这样的月光族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每月列出一个强制性的开支预算,主要包括住房、食品、衣着、通讯、休闲娱乐等方面,作一个计划,按照预算进行,尽量不要超支。建议小于从现在开始就学会每月记账,通过记账分析出哪些是弹性支出,哪些是刚性支出,从而严格控制不该有的弹性支出,达到理性消费。

信用卡是很好的记账工具,小于可以考虑办一张,但信用额度最好控制在3000元之内,防止冲动消费。另外,巧用信用卡还可以享受到最大的免息期,以达到理财的效果。

开始储蓄:根据小于目前的情况以及当前市场利率较低的状况,建议小于可考虑阶梯式组合储蓄法进行储蓄。在前3个月时,根据自身情况每个月拿出1000元存入3个月定期存款。这样,从第4个月开始,每个月便有一个存款是到期的。如果不想到期提取,可事先与银行约定自动将其改为6个月、1年或者2年的定存。这样“阶梯式”操作,不仅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避免了提前支取时利息受损,还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息收益。

尝试投资:传统的银行储蓄方式尽管比较适合“月光族”积累储蓄,但缺点是收益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小于可适度尝试进行一些投资。小于尚年轻,投资策略可以考虑多一点进攻性,建议选择风险适中的稳健型基金,每月拿出几百元进行定期定额投资,尽管每期资金较少,但只要持之以恒,也能积累大财富。

模块一现金规划概述

现金规划可以说是个人家庭理财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日常消费,还是买房买车,上学投资,都要在家庭现金流中体现出来。家庭进行现金管理,首先要计划好手中应该留有多少的流动资金才算合适,太少容易感觉捉襟见肘,出现重大以外花费情况下发生困难,太多又使资金的利用效率过低,在目前银行实际负利率的情况下不如拿去投资更合算。

理财规划的常识告诉大家,一般把三到五个月的生活费用总额作为最低应急准备金。这样算来,如果一个家庭的每月生活费用是3000元,那么就需要准备至少9000的现金或者活期存款。这样就可以弥补当应急情况发生时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任务一现金规划的含义

1、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概念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也可以统称为客户的流动资产,它包括现金、支票账户、储蓄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和其他短期投资工具。它们之所以能称为流动资产,是因为这些资产要么是现金本身,要么是随时可以在价值没有损失或损失极小的情况下转换为现金。通常期限在3个月内、流动性强、价值变动风险很小、易于转换成已知金额现金的资产都可视为现金等价物。尽管对于保持多少流动资金的观点各异,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普遍认同的看法是,保持相当于3至6个月税后收入的流动资金是最佳的。假设客户的税后月收入是5000元,那么,保持15000元到30000元的流动资金储备是比较合适的。

2、现金规划的内容

现金规划是对家庭或者个人日常的、日复一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进行管理的一项活动,就是确保你有足够的费用来支付计划中和计划外的费用,并且你的消费模式是在你的预算限制之内。

在个人或家庭的理财规划中,现金规划既能够使所拥有的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满足个人或家庭支付日常家庭生活费用的需要,又能够使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保持一定的收益。一般来说,在现金规划中有这样一个原则,即短期需求可以用手头的现金来满足,而预期的或者将来的需求则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储蓄或者短期投、融资工具来满足。

3、现金规划的作用

(1)在个人财务规划中,现金规划有助于所拥有的资金既能满足家庭的费用又能满足储蓄的计划。

(2)使得及其的需求可以用手头现金来满足,而未预期的的或者将来的需求则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储蓄或短期工具来满足。

4、现金规划考虑的基本范畴

(1)持有现金的成本

对于金融资产来说,通常流动性和回报率是成反方向变化的。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因此他必将伴随着一定的机会成本。现金的机会成本在金融资产里一般被看作是进行活期储蓄的所得。如果你持有现金,就意味着你放弃收益。因此要在资本的流动性和收益进行权衡。

(2)应急备用金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意外收入突然减少,甚至中断,若没有一笔应急备用金可以动用,则会陷入财务困境。如因为失业或失能(因为意外身心遭受伤害,导致无法工作,在保险术语上称之为失能)导致收入中断。则会面临生活费用,买车或买房的月供款,房租等债务压力。或者因为应急医疗或者意外灾害而导致的超支费用,这时也需要一笔应急预备金来应付这些突发状况。

假如有突发事件发生,需要大量资金,而我们把资金都投入到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而没有建立应急准备金。这就会导致我们不得不将投资变现,而将高收益投资变现将会付出巨大打成本,并且大多投资还会损失掉大量的收益。因此,应急备用金能够和好的防止这类损失的出现。保证自己在投资规划上的正常运作。

5、现金规划中常犯的错误

由于冲动购物和使用信用卡导致过度消费;

流动资产(现金、活期帐户)不足以支付流动性开支;动用储蓄或借款来支付当期费用;

没有把闲置资金进行储蓄或投资。

任务二建立应急备用金

在现实生活中,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正常的收入与支出范围内,每月或多或少有结余,但是当收入突然中断或支出突然暴增时,此时若没有一笔应急备用金可供动用则会捉襟见肘,陷入一时的财务困境。比如,全家休闲逛商店,本没想着花多少钱。但幸好看中了一套花色、面料、款式、品味、规格都很合符太太气质的服装,但就是贵一点。若买下,当月的消费支出就超计划了,若放弃,又怕可遇而不可求,让人遗憾,这就需要应急备用金来拾遗补缺了。又如,家里有些急事需要花钱,这也需要应急备用金来作些应对和弥补。但是,这种家庭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应急备用金,既不可留得太多,也不可留得太少。这部分钱,留多了,将影响私人资本的效率;留少了,则可能将家庭经济弄得一团糟,进而影响私人资本的投资获利。

1、应急备用金的用途

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应急备用金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家庭经济生活的润滑剂、缓冲器和平衡器。因此,建立应急备用金主要为满足以下用途:

应对失业或失能导致的工作收入中断

失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视当时的景气状况与自己的调整弹性。职场经济景气时3个月内要找到与原待遇类似的工作不难,不景气时除非自动降低收入,一年半载还找不到工作是常事。因此为应对失业的应急备用金,至少应准备3个月的固定支出,较保守者可准备6个月。而月固定支出=月生活费支出+应偿还负债本息,除了家庭必须保持温饱以外,不能因为一时的失业,无法偿还银行借款应摊还本金利息,让自己信用受损,影响长期的购车、买房计划。

另一种情况是,因意外伤害或身心疾病因素导致暂时无法工作,在保险术语上称做“丧失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能力的时间视受创或病症的严重程度而定,虽然可以投保残疾收入保险来获取生活费用需求,但残疾收入保险主要保障的是长期丧失劳动能力的风险,因此最少也有3个月的免责期间,也就是说丧失劳动能力的前3个月没有月理赔金,必须自己负责。因此即使自认不可能失业者,若已投保残疾收入险,仍要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状况,准备至少3个月免责期固定支出的应急预备金,而未投保残疾收入险者则以准备6个月为宜。

丧失劳动能力可能导致失业或延缓再就业的时间,因此就收入中断的风险而言并非两者相加,而是取其高者。整体来说,3个月的固定支出是最基本的应急备用金,6个月的支出是建议的应急备用金额度。因应急备用金存款收益率低,故最长的应对时间可以1年为限。

应对应急医疗或意外灾变所导致的超支费用

虽然这种情况并没有失业或失能导致收入中断,但有时因为自己或家人需要应急医疗或因为天灾、被盗等导致财产损失,需要重建或重购支出时,一时的庞大支出可能远超过收入能力,此时也要有一笔应急备用金才能应对这些突发的状况。应对费用超支的应急备用金额度应为多少才足够?通常以单一事故可能发生的巨额费用来估计。若没疾病危险,并非就高枕无忧,不用准备应对应急支出的备用金了。建议以5000元作为应急备用金的安全存量额度。因为收入中断与意外超支费用现象,有可能同时发生,因此所需的应急预备金额度应为两者相加,而非取其高者。

2、衡量应急备用金的应对能力指标

失业保障月数=存款、可变现资产或净资产÷月固定支出。

依照保障的资产范围,可分为存款、可变现资产与净资产三项指标。可变现资产包括现金、活期储蓄、定期存单、股票、基金等,不包括汽车、房地产及古董字画等变现性较差的资产。月固定支出除生活费开销的固定支出以外,还包括房资本息支出、分期付款支出等已知负债方面的固定现金支出。这个指标愈高,表示即使失业也暂时不会影响生活,可审慎地寻找下一个适合的工作。可变现资产失业保障月数可定为6个月,需要用钱的时候,除存款外还可能需要变现股票。其中3个月的部分是因应暂时失业、丧失劳动能力、医疗意外支出的应急预备金,应以现金、活期储备、定期存单为主,变现时不会有多少损失。另外3个月的部分可以股票、基金为主,使用的机会不大,但万一需要时,要在几天内变现,不过变现时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或利率水准,可能会有所损失。

存款保障月数=存款÷月固定支出,为最保守的保障,一般而言3个月的保障即已足够。

最广义的失业保障月数,以净资产÷月固定支出计算。当持续失业时不仅要领出存款或变现股票,可能还要卖掉个人使用资产,还清房贷后以余额来支应生活费用。如以最广义的定义,则净资产的失业保障月数应在12个月以上。

【案例4.1】如有存款1万元,股票2万元,自住房屋价值30万元,贷款20万元,若月固定支出为5000元,则存款保障月数2,变现资产保障月数6,净资产保障月数26。

需要注意的是,假使以过去所累积的储蓄都当成首付款,所有的月储蓄都用来缴房贷的话,其可变现的资产便会偏低,而失业保障月数也仅有1个月。当失业的状况发生时,生活的压力会迫使你需要急切地找工作,很可能屈就不是很理想的工作。

因伤病或意外发生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可以投保失能险或意外失能险附约。无法工作时可得到最多达收入七成的残疾收入险月给付,也建议投保医疗费用险来弥补国家医疗保险给付的不足。如果已投保残疾投入险及医疗费用险,万一发生此种状况仍有保险理赔给付,因此可降低应急预备金的需要额度,将其移转至获利性较高的资产上。如果现有的工作在离职时可领取6个月以上的离职金,或已到可领取退休金的资格,那么为预防失业的最低可变现资产额度也可降低,不动产及收藏品等保值性佳但流动性差的资产稍高无妨。

意外或灾变承受能力=(可变现资产+保险理赔金-现有负债)/(5-10年生活费+房屋重建装潢成本)其中,保险包括人身保险(寿险及意外险)及产险(房屋险或家财险),不管是亲人突然身故或天灾地变导致房屋毁损,都会影响到家庭财务的顺利运作。要准备几年的生活费,视若有亲人变故,遗属需要多久才能从破败中重新站起来而定,短则5年,最长可能需达10年。如果此比率大于1,表示万一发生灾变承受能力较高;若小于1,则发生灾变后的损失,将影响家庭短期生活水准及居住环境。若此比率呈现负数,可能并未有任何保险,表示当资产减损时负债依旧,将无力重整家园。

若发现灾变承受能力偏低时,最快的改善方式是加保寿险、意外险、房屋险或家财险等产险。以此比率=1计,合理的寿险保额:5—10年的生活费+现有负债-可变现资产,若觉得寿险的保费过高,可以意外险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