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10149500000008

第8章 养生——三分靠药,七分靠养(4)

【贴心提示】

饮食是首选的身体保健方式,中华民族传统饮食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的基础上,讲究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就是在日常饮食上尽可能注意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的合理搭配。同时,经常吃红薯、紫菜、羊肉、苹果、栗子、花生、洋葱等,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语录链接】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医学谚语

药以去之,食以随之。

——《黄帝内经》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孙思邈

15.老人吃粥,多寿多福

——医学谚语

“老人吃粥,多寿多福”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平淡,实际上有一定科学道理。通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在日常三餐中,如能科学、合理地选吃一些滋补强壮的药粥,能够起到增强体质、抗病疾病、益寿延年的效果。

不同体质的药粥配方

药粥实际上是药物和食物的结合,药物与米谷配伍,同煮为粥,相须相使,起到协同作用,收到药物和谷物的双重效应,其补养之力更大。如老人夏天吃些白扁豆,对肠胃颇有益处,因为白扁豆可健脾益气,解暑化湿,若配合粳米煮粥,则更增强健脾养胃的功能。药粥的养生长寿作用十分明显。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多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若及时选用一定的滋补药粥,可以延缓脏器的衰老,控制老化速度,达到摄生自养、延年益寿的目的。如肝气虚者,可选枸杞子粥以补肝;心气不足者,可用桂圆肉粥以养心;脾气虚者,可食红枣粥健脾胃;肾气亏损者,可吃核桃肉粥以壮肾;肺阴虚者,可选百合粥以润肺等。药粥还适用于老年慢性病的调理,如患慢性腹泻的老人,可常吃些山药粥、薏苡仁粥;若老人肾虚腰痛又兼有脾虚腹泻时,则可食用山药栗子粥,因山药健脾,栗子补肾,两者煮粥,可取健脾补肾、和胃理肠之效,既治腰痛,又止腹泻。

疾病初愈的食粥原则

《医宗金鉴》中说:“新愈之后,藏腑气血皆不足,营卫未通,肠胃未和,唯宜白粥静养。”指出病后康复,首先应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着手,从不妨碍中焦运化的角度出发,必须要由少而多,由清淡而滋补,逐渐进行调整,“先进清粥汤,次进浓粥汤,次进糜粥,亦须少与之,切勿任意过食也,至于酒肉,尤当禁忌”。疾病初愈,身体相对较弱,特别是急性热病初愈的时候,如适当给予相宜的饮食进行调养,就能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如饮食不当,或余邪尚未完全肃清之前,任意进食肥厚之品或与身体不相适应的食品,则所得的结果,很可能是进一步损害身体,并诱使其旧病复发。

【贴心提示】

食粥可以补益胃气,保护脾胃,白粥中不管是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滋养脾胃之功。其制作简易,便于服用。对高热病后口渴舌干的病人,可配合吃些葛根粉粥、麦门冬粥;若急性热病后便秘者,因津枯肠燥者,当用芝麻粥、柏子仁粥。

【语录链接】

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谚语

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

——王士雄

16.食不在补,适口为珍

——医学谚语

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生命活动及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饮食时也需要遵循“适口”为度。

节食的好处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节食,主张“食少”。《黄帝内经·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谷肉果菜,食养足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博物志》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开逾塞,年逾损焉。”《老老恒言》也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明代敷英《东谷赘言》总结食多的害处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食多的危害

食多的害处的确很多,除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外,营养过剩,体肥超重,还可导致多种疾病。一个人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时,便会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堆积在腹部、心脏等脏器和血管壁上,使身体肥胖,气血流通郁滞,减弱心脏功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还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产生糖尿病。暴饮暴食可引起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如同时饮酒,会使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胆道口痉挛,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猝死。因此,适当地节制饮食,对养生十分必要。所以古代养生家认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

【贴心提示】

在饭后或吃饭的同时,适当吃点水果或其他帮助消化的干果,也不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但要讲究时间,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准,一般同正餐一起吃或饭后吃为好。

【语录链接】

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谚语

吃饭吃半饱,无病活到老。

——谚语

若要身体好,吃饭莫太饱。

——谚语

吃饭不要过饱,喝茶不要过浓。

——谚语

17.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

人在吃饭后,消化功能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相应交感神经活动水平降低,就可以入睡。但如过饱或过饥时,从胃肠道发出的冲动兴奋了脑干网状结构,进而兴奋大脑皮层,就难以入睡。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有效的睡姿

现代医学证明,食物的选择和睡眠联系密切。睡前如果吃了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可能让胃部产生灼热感及消化不良,进而干扰睡眠。此时减少胃部刺激的简单方法,就是以左侧卧的姿势入睡。左侧卧可使胃部处于较低的位置,让胃酸不致回流食道,从而减少刺激的感觉。

正确的饮食

为了晚上可以睡得好,睡前应该尽量少食用豆类、洋葱、芋头、面包、碳酸饮料等产气的食物。油腻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如果摄入过多,也会延长胃内停留时间,使神经中枢处于工作状态,不利于睡眠,睡前也要少吃。同时,减少盐分的摄取对睡眠也非常重要,因为高盐食物会使血压上升、情绪紧张,易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三餐的分配

一日三餐食量的分配比例也应该多加注意,每餐既不宜过饱,又不能过于饥饿。三餐食量的分配因人而异,如果每晚11点左右睡觉,早、中、晚三餐在量上的比例应为3∶4∶3;如果晚上9~10点睡觉,三餐的比例应为4∶4∶2。这样,既能保证活动时能量的供给,又能在睡眠中让肠胃得到休息。

另外,吃晚餐的时间是否合理安排,也关系到睡眠质量。一般认为,晚饭最好在睡前4小时左右进食。

【贴心提示】

一些人为了追求形体优美,不适当地节食,或服用减肥茶、减肥药,做减肥操,结果虽然体重减少却使失眠加重。在现代社会中,失眠与半饥饿的减肥节食关系十分密切。过饱、饥饿、不适当的减肥节食都可能影响睡眠,导致失眠。因此,为了能够睡得更好,请不要随便节食。

【语录链接】

宁肯在锅里存放,不要把肚皮吃胀。

——谚语

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

18.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仲景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俗有“治病不愈,当寻脾胃”之说。脾胃功能旺盛是机体健康的保证,胃气不足元气必虚。实验证明,脾气虚衰的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等症。中医学认为,对若干疑难病和慢性病症,若久治不愈,均可先从调理脾胃入手。

醒脾

此为用饮食疗法达到健脾开胃之目的。可用生蒜泥、糖醋少许,饭前食。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还可用香菜100克,海蛰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

健脾

靠适当运动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青年人可用仰卧起坐功,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手掌旋转按摩约20次。同时,散步亦能养脾健胃,可使食欲增加,气血畅通。

温脾

因食生冷过多,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日后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此法还可止吐泻。

助脾

即运用音乐来改善脾胃功能。音乐养身古已有之,并有宫音为脾之音之说,常用宫音的亢奋效果来治疗过思伤脾。音乐使人心情舒畅,胃肠蠕动,消化酶增多,使脾胃功能增强。早餐前可听一曲激昂的交响乐,中餐可听听民乐,晚餐时则宜听轻音乐。

【贴心提示】

医学证明,脾胃健康的人能够活得很久,建议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养脾,但重点应放在夏天,因民谚有云“长夏养脾”。

【语录链接】

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

——中医谚语

治病不愈,脾胃有疾。

——医学谚语

脾为阴中之至阴,五脏六腑之本也。

——《金匮真言论》

心受邪则脉盛,肺受邪则皮热,脾受邪则腹胀,肾受邪则前后不通,肝受邪则闷瞀。

——《玉机真藏论》

19.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其说的是人体阴液的来源,要靠五味的滋养。五味滋养人体的时候,并不是在全身均匀分布,而是有所侧重,不同的滋味偏爱不同的脏腑。

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味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病等患者宜少食。

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