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1009400000036

第36章 名与利,伤及生命的两件凶器(1)

众生不颠倒,才能消除心中的万虑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黄金?珠宝?美玉?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很值钱,但是这样就能够说它们很有价值吗?显然不是。

其实,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

佛曾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开玩笑说,人本来就颠倒了。你看!上帝造人就造颠倒了。两只眼睛都长在前面,后面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走路会被车子撞倒,假如眼睛一只长在前面,一只长在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多车祸了。眉毛长在手指头上的话,早晨起来当牙刷用,多方便。鼻子倒过来,吃完饭,把筷子往鼻子一插;下雨打伞也方便,往鼻子上一插,不用手撑着。嘴巴假如长在头顶上,吃饭往头上一倒,免得浪费时间。口袋里的钞票脏得要命,又不能当饭吃,却要数了又数,然后还要放在保险箱里。人不吃它就会死的米、麦,却摆在那里没有人理,你说众生颠倒不颠倒?黄金、钻石能做什么用?却珍惜得不得了,贵得要命,结果,还惹来杀身之祸,颠倒不颠倒?说什么打是情,骂是爱,颠倒! 

人世间没有一样不颠倒,众生颠倒,知见不正,样样颠倒。不颠倒,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 

有这样一则禅宗故事:

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信徒甲:“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信徒乙:“我盼望老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信徒丙:“我的一家老小靠我养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责任。人没有理想和责任,怎么可能快乐呢?”

三位信徒齐声道:“禅师,具体地说,我们到底要怎么生活才能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认为有什么才会快乐?”

甲信徒:“我认为,有金钱就会快乐。”

乙信徒:“我认为,有爱情就会快乐。”

丙信徒:“我认为,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不以为然地告诫信徒:“你们这样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仍然会跟在你们后面。”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那怎么办?”

无德禅师:“改变你们的观念。金钱要布施才快乐,爱情要奉献才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故事中的三个信徒为什么不快乐,就在于他们的追求,他们追求的东西无非名、利、欲,又怎么能够快乐呢?这恰恰是众生智慧颠倒的根源。

如何才不颠倒呢?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首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只有去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万虑。这才不颠倒!这才有资格参禅。

看淡名利,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贪、腐者们追求的那些东西其实不外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这些东西,到头来仍然是一场空。

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情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你能慈悲到我家里来,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下来。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于是,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呢?”

信徒的夫人说:“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啊!”

默仙禅师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展开成了一个手掌,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信徒夫人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趁机立即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能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而出。”

握着拳头,你只能得到掌中的世界,伸开手掌,你能得到整个天空。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信徒的太太在默仙禅师这么一个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事和经济观念,用财之道,豁然领悟了。

有的人过于贪财,有的人过分施舍,这都不是禅的应有之处。吝啬,贪婪的人应该知道喜舍结缘是发财顺利的原因,因为不播种就不会有收成。布施的人应该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去做。否则,就是很不纯粹的施舍了。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降临世界的时候,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他离开世界的时手是张开的,仿佛在说:“瞧哪,我什么都没有带走。”可见世间的道理大多都是相通的。

一个人是否追求名利,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荣辱观。荣辱观是一个人人生观、观世态度的重要体现。有人以出身显赫作为自己的荣辱,公侯伯爵,讲究某某“世家”、某某“后裔”。有的人则以钱财多寡为标准,所谓“财大气粗”,“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以及“死生无命,荣辱在钱”,“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等等,这些俗话正揭示了以钱财划分荣辱的现状。

以家世、以钱财来划分荣辱毁誉的人,尽管具体标准不同,但其着眼点、思想方法都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从纯客观、外在的条件出发,并把这些看成是永恒不变的财富,而忽视了主观的、内在的、可变的因素,导致了极端、片面的形而上学错误,结果吃亏的是自己。

持这种荣辱观的人,就会拼命追逐名利。这种欲望不可遏止,最终导致这些身居要职的人总是铤而走险,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攫取这种不义之财,必然会遭受一定的报应。

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要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看开些,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

淡泊明志,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怎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刚强?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人要到“无欲”则刚。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欲望的。

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能真正刚正,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拉尔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曾经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了多座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其实,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几乎所有的登山好手来到海拔6500米处,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因此,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立征服8611米的乔戈里峰峰顶,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拉尔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他在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这一段历险的过程。拉尔夫说,在突破海拔6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志,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会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不得不接受失败。

拉尔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保持身心安定、清净、祥和。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能量的消耗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山高人为峰,无求品自高。

一位高僧和一位老道,互比道行高低。相约各自入定以后,彼此追寻对方的心究竟隐藏在何处。和尚无论把心安放在花心中、树梢上、山之巅、水之涯,都被道士的心于刹那之间,追踪而至。他忽悟因为自己的心有所执著,故被找到,于是便想:“我现在自己也不知道心在何处。”也就是进入无我之乡,忘我之境,结果道士的心就追寻不到他了。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苦苦执著于自己的失与得、喜与悲,便不会陷入欲求的痛苦之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让你的心态平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名与利,是伤及生命的两件凶器

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而人也最终为名所困。千百年来,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发奋苦读,并非为了真正的学问,这就是争斗心理的开始。人类的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数千年来每个朝代,在皇帝面前党派意见的纷争,都是因“名、知”而引发的。

为了求名成功,为了好胜而求知识,这两样都是杀生的武器。杀人不见血,破坏自己的生命。争名逐利,不是道德的行为,不是真正地懂得人生。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为什么不能守本分呢?只是因为名心的驱使。

一只芦花鸡总是丢蛋,女主人每天都要四下寻找。后来,邻居告诉她一个方法:这鸡丢蛋丢野了,放个“引蛋”,它就不会乱跑了。于是主人把芦花鸡放进草筐的时候,在鸡的肚子下放了一个鸡蛋,果然,芦花不到处乱跑了。后来,主人再放进去的,只是两半对接的蛋壳,芦花鸡下蛋的时候径自就奔着那草筐去了。有一次,另一只鸡提前占了它的窝,芦花鸡安静地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直到那只鸡把蛋下出来,它才探头探脑地跳了上去。再后来,主人干脆放进去一个半圆的土豆,那鸡也照样上去。那个土豆在草筐里整整待了一个夏天。秋天的时候,已经干瘪得又黑又蔫,但芦花鸡因为这个土豆,没有再丢过一个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