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巴菲特学投资
1009100000045

第45章 管理准则:投资就是投人(2)

在他对伯克希尔的股东所作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的经济现况和管理成果,不论好坏,都保持公开的态度。过去他曾经承认伯克希尔在纺织业和保险业上面临了困难,也承认自己在管理这些企业时所发生的错误。在伯克希尔1989年的年度报告里,他开始以一名为“关于二十五年的错误(精简版)”的正式行动,列出他曾犯下的错误。两年之后,这个行动改名为“每日错误”。在这里面,巴菲特不只承认错误,同时也列出因为他未能适时采取行动所丧失的机会。有人批语巴菲特之所以能轻轻松松地公开承认错误,是因为他拥有伯克希尔企业42%的股权,根本不必担心饭碗不保。这的确是事实。但除了这些批评之外,营运报告上的改进也是有目共睹的。巴菲特相信,开诚布公至少能带给管理者与股东相同的好处。他说:“误导他人的主管,最后也将误导自己。”巴菲特感谢查理帮助他了解到检讨错误的价值,而不是只专注在成功的作为上。

评论家们认为,巴菲特之所以敢于实行他的公开承认错误的计划,是因为他拥有伯克希尔公司42%的股份,因此,即使公开坦陈所犯错误,也没有炒鱿鱼的后顾之忧。这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巴菲特这一做法在管理层报告中还是具有创造性的。

“误导公众的总经理,最终也将误导他自己。”巴菲特将这一见解归功于查理·芒格,认为是他帮助自己理解了研究一个人的失败比只关心他的成功更重要的道理。所以巴菲特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一向特别敬重有勇气讨论失败的管理者。

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上,大多数公司的年度报表都是虚假的包装,那些并无多少成就的公司管理者总是千方百计往自己面上贴金,百般粉饰那可怜的盈余。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最令人反感。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人,作为管理者,他们同样可能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犯错的“机会”。太多的经理们在披露信息时过于乐观,而不是诚实地作出解释,这些经理们只考虑他们自己的短期利益,不顾任何人的长期利益。使投资者难以理解公司的利益动态情况。那些有勇气与股民讨论公司失败之处的经理们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大多数经理人都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事实上,好的管理者应能够像公布其成绩一样诚实地承认错误,而且在各个方面对股东都很坦诚。巴菲特提醒您

只有承认并坦诚错误的管理者,才值得投资者相信。

拒绝制度规则

当制度和规则发生作用时,理性是脆弱无力的。

——巴菲特

模仿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的作为常常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十分愚蠢的。

既然管理者是通过解决困难和错误来赢得智慧和信誉,但为什么那么多的年度报告中却只鼓吹成功呢?如果资金的分配和利用是这么简单而又必然,为什么总是处理不好呢?其实,正是这些貌似无形的导致公司管理者模仿别人行为的趋向,不管那些行为可能是非常愚蠢和不合理的。

巴菲特宣称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令人吃惊的发现。在学校所学到的是:有经验的公司管理者是诚实而又聪明的,可以自动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但一旦来到企业的实际环境中,巴菲特看到和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当制度和规则发生作用时,理性是脆弱无力的。”

巴菲特将制度和规则的力量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组织或机构拒绝在当前方向上作任何改变;

2.就像工作占用了所有可用的时间一样,公司的计划和并购也具体化为用光所有可支配资金;

3.在每项业务上,不管经理人员的筹划有多么不明智,都能很快获得由工作人员悉心准备、内容翔实的关于利润率、策略等方面研究报告的支持;

4.盲目模仿、争相攀比同类公司的行为,包括扩张、并购、建立经理奖励制度等。

在其他“旅鼠型”公司明显地自取灭亡,却仍然能够每季出现盈余的时候,大多数管理层不愿意冒险会使自己看起来愚蠢,且让公司承受难堪的损失。改变方向是很困难的。跟随其他公司一起踏着相同错误的步伐,直到面临失败,大家才一起改变公司的方针比较容易。巴菲特认为,这些盲从的企业通常与股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因为管理层本身不愿意接受公司基本方针的改变。即使管理层接受公司若不改变就得面对倒闭的可能,对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实施改革计划还是很困难。大部分人情愿屈服在选择收购新公司的诱惑下,也不愿面对眼前财务上的问题。

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什么会这样做?巴菲特指出三个他觉得对管理层行为影响最深的因素:

1.大多数的管理者不能控制他们行事的欲望。这种渴望极度活跃的行为,通常在并购接管其他企业时找到宣泄。

2.大多数的管理者常常会和同业及其他产业的公司比较彼此之间的销售、盈余和高级主管人员的薪酬。巴菲特提到,这样的比较引发了公司管理者的极度活跃行为。

3.是大多数管理者常常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

最后一点就是对习惯性规则的解释人云亦云,不动脑筋,生搬硬套地模仿。如果有三家以上的公司采用相同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第四家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做。

针对这些情况,巴菲特指出,并不是腐败或者愚蠢导致这些公司的管理者难以抵挡那些会导致毁灭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习惯性的力量使得这些公司经理盲从,难以摆脱那些导致毁灭的行为。 经营者要有自己的个性,这对于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拥有个性而不盲从的领导者,是股票获利的保证。 巴菲特相信,并非贪财或愚蠢导致公司经营失败,而是同行业的动态规则使得公司难以不去进行那些既定的行为。巴菲特在对诺驰·戴姆商学院的学生发表演讲时,列出了37家失败的投资银行。他解释说,虽然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翻了15倍,但这些投资银行都失败了。这些银行的总裁都是勤奋工作的人,他们智商过人,有着强烈的成功渴望。巴菲特扫视一下听众,接着说,“你们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局呢?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愚蠢地模仿同行的行为。”

巴菲特十分幸运,与他一起工作的是美国公司中最为出色的经理。如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托马斯·姆菲、唐·伯克,可口可乐公司的小罗伯特·格依祖塔,还有法高银行的卡尔·理查德等等。这些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让巴菲特深感佩服。他们成功的经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盲从,有深刻的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在经营理念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立自主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他们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今世界上,经营企业决不是简单的事,一窝蜂起来,一阵风吹散,潮起潮落,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投资者要投资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公司和企业,要挑选好的企业或公司也未必是件简单的事情。头脑冷静的投资者能够战胜市场,赢得财富。一样的道理,头脑冷静的企业管理者也能够带领企业赢得市场和财富,这两个道理无疑是相通的。但投资市场存在的许多所谓“惯例”,使得公司管理者产生一种盲目行为——模仿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应该明白的是,投资者在市场上能够战胜市场,获得丰厚收益的并不多,从众等于追随平庸。因为市场大众的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十分愚蠢的。

有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虽然他们本人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但却往往在不应犯错的时候犯一些“低级错误”。管理者的这种做法源于一种被称为“机构强迫命令”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管理者失去客观的判断能力,而一味去模仿其他管理者的做法,有时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种行为是很不理智的。管理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自始至终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巴菲特提醒您

大多数管理者都不希望在别的公司每季度都有赢利时,自己的公司却发生令人难堪的赤字亏损,因为这样往往会被人们视为无能。尽管他们自己也相信沿着原来既定的方向继续走下去必然是悬崖,却不愿勒马改道。跟随别的公司总比改变方向轻松。实际上,如果一名管理者有较高的交流技巧,就容易让股东相信短期的损失可以带来长期的高利润。无力抵抗习惯性压力的情形,往往很少与股东有关,关键在于经营者是否乐意接受根本的改变。投资课堂

拒绝“跟风”

“机构跟风”指跟随当时的潮流而动。一项投资潮流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不做就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一个企业首先要看到自己的核心资源,做企业的人不能放弃或者忽视自己的核心资源和优势。如果企业不能把自己的核心资源和优势发挥出来,跟随社会潮流而动,运用自己的劣势去赚钱,那必然会造成失败。“拒绝跟风”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依托自己企业的核心资源去经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实现更好的收益。有许多企业或者投资人,看到别人怎样操作自己也跟着那样操作,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认识。因此,跟风说明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行事作风,这样的企业一定是二流企业,对长远的增值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