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1008900000064

第64章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一句经典

求知是所有人的天性! 

——亚里士多德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拉城。其父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17岁进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追随柏拉图学习和研究达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爱索斯一带讲学。公元前343年应腓力二世之邀,任皇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离开马其顿回到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的著作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成书背景

关于这部著作的书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公元前60至前50年安德罗尼珂在编纂亚里士多德文集时,将他写的关于自然事物,即我们可以感觉到的运动变化事物的著作编在一起,定名为《物理学》;将另外一部分讨论比较抽象的东西的著作编在一起,摆在《物理学》的后面,无以名之,就将它叫做《物理学之后》。

亚里士多德将他自己的这类思想称为“第一哲学”,表示它是高于其他研究具体事物的各门科学的。中文将《物理学之后》译成“形而上学”。这里的形而上学指关于存在的学问、抽象的东西,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不是一回事。

另一说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该书中称“物理学”为“第二哲学”,克莱孟·亚历山大里诺就把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所讲的“第一哲学”解释为“超物理学”,即形而上学。

思想品读

《形而上学》一书共十四卷,由于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根据笔记整理而成,因而结构松散,各卷之间缺少连贯性,不成系统。但这丝毫也不会减弱该书的重要性,它依然是哲学研究的可靠资料,书中的许多问题一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第1卷总结了亚里士多德以前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一部最早的论述西方哲学史的文献。亚里士多德开篇就讲“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认为智慧或真实的知识是关于原因的知识,尤其是关于终极原因的知识。他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原因的种种理论之后,提出了“四因说”,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四种,即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动力因。形式因指事物内在的或本质的结构形式;目的因指事物变化发展所追求的内在目的;质料因指构成事物的材料;动力因指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在第3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十几个哲学应该讨论的问题:对于各种原因的研究,是不是同一门学科的任务;研究本体的学问是不是同时也研究各门科学的普遍性;哲学是不是要研究一切本体;有无不可感觉的本体;哲学是不是还要研究事物的主要属性;事物的第一原理是属还是种;有没有脱离个体而独立存在的抽象,理念是不是可以和物体分离;第一原理在数目上有限,还是在种上有限;可毁灭的事物和不可毁灭的事物其原因是不是相同;存在和单一是本体还是属性;第一原理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第一原理是潜在的,还是现实的;数理对象是不是本体。

这些问题是全书的提纲,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便构成了以后各卷的主要内容。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发展的,后来有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原来提出问题的范围。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在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对哲学发展有重要影响,提出这些哲学必须研究和解答的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4卷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原或终极原因。在第3卷和第7卷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实体问题,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不能在具体事物之外独立地存在,只能存在于事物之中。他承认个体事物的重要性,但与柏拉图一样认为个体事物不能被认识,有关个体事物的知识实际上是对一般属性的认识。

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看法也不一致。概括起来,他关于实体的基本思想如下:

(1)属性所系的个体事物是真实的实体。实体即主体,它不能用作谓语去说明别的范畴。在一切范畴中,实体是基本的范畴,其他的范畴都是以它为基础的。

(2)亚里士多德认为,属性隶属于个体,人们对个体事物的把握就是对一般属性的把握,因而一般属性或共相也是实体。在此意义上,事物的本质就是它的实体。

在第6卷中,根据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和创制的科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都属于理论的科学。他认为哲学是研究既独立存在又不动的东西,即永恒不动的实体,哲学是其他科学的根本,优于数学和物理学。

关于实体学说,在该书第7卷作了集中阐述。他提出了“实体”的四种意义:本质、普遍、种和基质。这里他特别强调“基质”,指出基质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一切东西都是来述说它的,而它却是不述说其他东西的,因此它是最真实的实体。实体有三种意义:质料、形式以及质料和形式的结合。质料是潜在的实体,形式是现实的实体。现实的东西,原来一定不是现实的,但现实的东西的存在不能出于绝对不存在的事物,必须先有一个能成为现实的东西存在,这就是潜在的东西,潜在的东西的现实化就是运动。

亚里士多德在第8卷中讨论了质料问题,在第9卷中讨论了潜能和现实问题。他认为,质料是潜能,其本身没有规定性,具有成为某物的可能性,它能够被形式所规定。形式是现实,具有现实性,被形式所规定了的质料就成为现实。事物的变化实际上是由潜能到现实的不断转化过程。

在进一步分析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不动的推动者”这个概念。他认为变化过程不能是无限的,必须要有一个永恒不动的实体,它是纯形式和绝对的现实,它就是神,是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和根据,是“第一推动者”。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的思想在基督教哲学中常被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神学思想。他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个永恒的实体,它是没有任何质料的,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神。神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自在自为”的东西,是至善的永恒存在。黑格尔把亚里士多德这种神学理论称赞为“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唯心论了”。

最后,亚里士多德集中批判了理念论和数论派。他对理念论的批判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出了理念论把一般的“理念”看成是在个别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从而使一般和个别分离开来。在批判数论派时,亚里士多德指出:他们看到了感觉事物具有数的属性,便设想事物均属于数,事物均由数所组成,这是荒谬的。数学的对象不能脱离感觉事物而存在,数若不存在于可感觉事物之内,为什么可感觉的事物会表现有数的属性。数论派看到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就认为这些必定属于实体,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些东西本身不是实体;退一步说,即使是实体,也应该是感觉世界的实体,因此,数绝对不能独立存在。

影响与评价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重要标志,并被后人公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其中的许多名词、术语、观念已深入西方各学科领域,至今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直到2000多年后,西方才又出现大致能和他相匹敌的哲学家,比如康德、黑格尔、尼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