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1008900000037

第37章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1)

威廉·乔治·大内

一句经典

组织是社会有机体,同其他社会的产物一样,组织的形成常深深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威廉·乔治·大内

作者简介

威廉·乔治·大内是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43年6月28日出生于美国檀香山。1961~1965年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1967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68~1971年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讲师。197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72~1979年先后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的助理教授、副教授。1979年起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此外,他还是美国管理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成员。1975~1981年在行政管理科学编辑委员会中任职。1978~1981年为管理月刊学术委员。

大内的主要著作是《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本书原为英文版,美国艾迪生——韦斯利出版公司1981年出版。

成书背景

大内从1973年开始对日本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他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Z理论》一书于1981年出版,出版后立即风靡美国,并且很快传播到全球各地的管理学界,成为畅销书之一。大内还有其他一些管理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这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他的管理思想。

《Z理论》一书全称为《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在这本书中,大内首先分析了日本企业的主要特征,又将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作对比,得出结论:日本的经营管理效率一般都比美国高。在此基础上,大内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学习,形成一种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管理方式作了理论上的概括,提出了“Z理论”这种组织发展理论。

思想品读

本书总体结构由两大部分,一个结束语和两个附录组成,系统地阐述了日本和美国企业管理的特征、Z型企业形成的过程以及Z型组织、Z型理论和Z型文化的性质特征,从而把管理科学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作者在第1部分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能够学习什么;日本公司的工作方式;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对比;Z型组织。

大内Z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信任;二是微妙性。两者在确立有效人际关系、人员组织形式和协作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内借一位美国经理之口,道出了美国企业在90年代将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不是技术或投资,也不是规章制度或通货膨胀。关键问题将是我们如何对这一事实做出反应——日本人比我们要懂得怎样管理企业。”据此,大内进一步强调说,美国的企业应该学习日本的管理方法,形成有效的Z型企业,以提高生产率。

大内声称,美国的企业要向日本的企业学习,首先要知道美国人可以向日本人学习什么,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美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真正区别是什么。根据他的分析,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与美国的短期雇佣制

在雇佣制方面,日本企业多采用终身雇佣制,而美国企业的雇佣一般是短期的;日本企业对雇员的评价和晋级比较缓慢,它们并不着眼于短期见效的手法,而是根据雇员的长期不懈努力,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日本企业在培训雇员时,并非只让其从事一项专门的工作,而是让他去熟悉各个部门的业务,这样培养出来的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拥有多方面能力的专家。

2日本的决策与美国的个人决策

在决策方面,日本企业更多地强调集体决策,它主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的,尽管这样的决策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在实行时会迅速见效。在此基础上,日本员工很容易形成强烈的集体价值观和集体责任感,而这些,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

大内经过考察发现,美国模型在一些重要方面恰恰是日本模型的对立面,其对比如下:

日本 美国

终身雇佣制短期雇佣制

缓慢的评价和升级迅速的评价和升级

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专业化的经历道路

含蓄的控制明确的控制

集体的决策过程个人的决策过程

集体负责个人负责

整体关系局部关系

很明显,所谓日本形式的机构只是指一种总的类型,不只限于日本。类型之间的区别比表面上的差别要深刻得多。实质性的差别涉及如何培养人们具备敏锐的管理技能,而主要的问题是要发现这些企业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并懂得它们为什么能在美国获得成功, 以及它们与日本类型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威廉·乔治·大内系统地阐述了Z型组织的特征、Z型组织的理论以及形成Z型组织的困难性。他认为,Z型组织在形式上既与日本企业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它们实行长期雇佣制,但是评价和晋升的过程不像日本企业那样漫长;在设计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更趋向密切协调;含蓄控制与明确控制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平衡状态;利润并不是Z型组织的重要目标;更多地采用对企业有效生产和管理的报酬。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了Z型组织理论的某些要点。

现代企业的理想组织形式是Z型组织。大内举美国典型的Z型组织企业惠普公司为例,认为其成功之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功绩,从中也不难看出Z型组织的特点:

1职工积极关心企业的利益和成长。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即使在经济恐慌或营业不佳时,企业一般也不采取解雇职工的办法,而是通过减少职工工时、削减奖金津贴等办法来渡过困难时期。这样,职工由于职业有保障,就会积极关心企业的利益和成长。

2经营模式采取下情上达。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时,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上级领导加以集中,上级领导要采取各种形式启发下级主动地提出各种建议,并鼓励和支持下级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以便使建议更为完善。

3基层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机动性强,一方面敏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就地解决;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成员之一,在向上级汇报情况之前,同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统一思想,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统一思想的方法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对各种建议和意见进行调整统一。为了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可以提出(包括向上级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进行充分酝酿和讨论以后,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样的决策,虽然在其反复协商的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实行快,而且考虑全面。

5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企业管理当局处处显示出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也从多方面表示对企业的关心。例如,经理能叫出职工的名字,为职工的生日开庆祝会,让职工参加决定工作条件的会议等。

6企业管理当局不但要求职工完成生产任务,而且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心情愉快。

7在对职工的培训方面,让职工得到多方面的工作经验。例如,不是把一位财务人员直接提拔到财务副经理,而是使他既有作财务经理的经验,又有作生产经理的经验,或再作其他方面工作的经验,然后才把他提拔到上一级职务上去。

8对职工的考察是长期而全面的,不仅考察职工的生产技术,而且考察职工的社会活动能力等。